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2年11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专版
2012年11月02日

上海妈祖第一馆——金山嘴妈祖文化馆巡礼

上海妈祖第一馆

——金山嘴妈祖文化馆巡礼

在金山嘴渔村中游览,金山嘴妈祖文化馆不能不看,因为它是上海妈祖第一馆,又是了解我国妈祖文化资料最齐的文化馆。金山嘴妈祖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金山嘴妈祖文化馆份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妈祖文化的起源;第二部分是全国妈祖庙的分布;第三部分是金山嘴妈祖庙的兴建和兴衰历史,参观金山嘴妈祖文化馆,实际上是对我国沿海妈祖文化能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全新的感受。

金山嘴的妈祖文化深深地扎根在渔民的心中。据渔村的老人记忆,在金山嘴小镇东,运石河北岸有着天后庙一幢,渔民称之娘娘庙。解放前,金山嘴渔民都借供奉她说是护海之神,每逢渔汛开始及结束后,渔民都置办三牲酒席燃放鞭炮,跪拜祭祀妈祖,以求保佑。如遇海蛰丰收时则搭台演戏,以报谢她的庇护之功。1937年秋,日军登陆,娘娘庙大部被废,抗日战争胜利后,渔民将留存下来的庙宇进行装修并供奉如前。解放后,在大跃进年代部分房屋被拆除。至今在庙基上的二间小庙屋,只是妈祖文化的象征而已。

现今,金山嘴的渔民,回忆当年的妈祖庙和“老爷出会”,都会说得有声有色。据老渔民回忆,当年的娘娘庙为三进,前埭、厢房等为硬出墙落厍,砖木混合构架。门面为五开间,第二进为两幢建筑并行,最后一进为高楼。第一进收有门廊,整幢建筑的竖贴、梁面雕刻花纹,门墙装有守护大门,廊柱粗壮,盆式柱顶石敦厚实而古拙。娘娘庙内放置的物品和供奉的神像与众不同,城隍庙内的船为“阴船”,而娘娘庙的船则不落套。它的含义有二:一是告知所有善男信女,本娘娘在庇护渔船,放心大胆地出海捕鱼吧;二是突出行船靠船老大。船老大是渔民的主心骨、顶梁柱。所以,自古以来,一位位才能干练、勇敢智慧的船老大,也是渔民中敬佩的人物。

正殿居中的是宋初莆田林氏女——始封灵惠夫人,明封太妃。康熙二十三年加封天后,即天后娘娘神像,旁边为智痴老爷塑像。后埭高楼内另有一女神为“望海娘娘”,她高高在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居高临下,能看清海面上的来往船只,发现险情,随时出海相救。

娘娘庙里的妈祖,善眉慈眼,大慈大悲,庇护渔民,金山嘴渔民待之以尊贵。他们深知金山嘴娘娘庙不及湄洲岛妈祖庙那样恢宏,但也有独特之处。那就是在侧殿的楼上,还安排了一间房间,床橱桌椅、蚊帐被褥还经常拿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晒,侍候妈祖的又是渔村德高望重、聪明灵巧的中年妇女。在传说中,本来折叠好的被子,经常被平摊在床上,是谁动的?众说纷纭,但绝大部分人说,是妈祖回来了,因为妈祖一直走南闯北,拯救海上渔民,而且沿海各地都有她的行宫,到了哪里,就住宿在哪里。这样一说,妈祖庙的香火就更加旺盛了。

妈祖神像最“出风头”是老爷出会。

渔村遇渔业大丰收,则举行妈祖出巡仪式。那仪式像皇帝出巡一样,摆全副銮驾。先从娘娘庙出发至海塘,巡视至张家厍或荒墩。凡妈祖金身停留之处,都要举行隆重的迎送仪式。如果巡游三天,第一天在荒墩吃中饭,下午至张家厍,在张家厍住夜;第二天中午巡游至金山嘴,下午去戚家墩;第三天中午再至金山嘴,到晚上回到妈祖庙。凡妈祖住夜的地方,都要砌茶炉子搭棚,祭祀之后请草台班演戏或阳台小唱,还要专门搭建妈祖休息的行宫,彻夜灯火通明,不能中断,还要有专人值更,妈祖金身前后左右,都要有宫女侍候,与皇帝出巡完全一样。

金山嘴渔村的妈祖庙,还有除夕祭祀,正月初五祭、汛前、丰收祭等等,香火颇旺。

当然,你要了解妈祖的历史,了解1000多年前的福建莆田湄洲的妈祖,又是怎样传到金山嘴的等等,你还是到金山嘴参观妈祖文化馆后才能搞得清楚。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