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3年08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石头-金山卫
2013年08月30日

杨家埭

□黎家余 俞德良

杨家埭座落于原新联村6、7、9组及梅园11组境内,其名扬金山卫内外长达四、五百年之久,现因金山第二工业区用地而成为历史。

杨家埭盛名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内阁大学士杨瑄府居于此。杨家祖居东都洛阳,始祖杨弘程在随初开皇年间(561—600年)出任太吏曹、州录事参军。随文帝开皇九年,杨弘程因故贬谪南下任海盐县令。随后,举家南迁至小官镇西北黄汶江西岸大洛浦之阳洛北村(今梅园11组)落户定居。其子杨政、孙杨庆等人先后在唐朝入仕,其后裔繁多。至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杨家宗族后嗣众多,又有外来杨姓归附,故杨姓聚户达120多家,人口600有奇成埭,分居在金龙道两侧,南起丁家湾(今新联7、9组),往北延至洛南村鸟窝里、洛北村杨瑄宅、典下道南首,沿大洛江、大洛浦两岸建房居住,人称“杨家埭”。

埭上商贾云集于两头,南自丁家湾丁大和尚、丁小和尚开有茶酒店;朱二相、陈文珍开设南北杂货店、周庆山营业“周泰轿行”;俞关荣、俞昌荣开辟航船通达四方。北首在杨瑄宅河西的杨昭升、杨昭翔、罗关伯、罗帆翔开有茶酒店、竹木行,还有杂货店、客栈、肉铺、农具、家具等店,此时是杨家埭集市的全盛期。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杨瑄家发起开河、造桥、搬造庙宇(照天候杨公庙)等工程竣工后,大凡乡间习俗在某地建置较大的庙宇后,以其庙宇为中心轴线前后半里地方不宜乡民家居,否则诸事不利,这是民间的共识。因此,在庙宇前后的杨家埭村民纷纷向外迁移,大多迁至黄汶江东岸(今梅园12、13组)落户。

清雍正元年(1723年),阁学杨瑄被贬谪充军,杨门失势众叛亲离,杨家埭市面一落千丈彻底萧条。后世人称杨家埭是以照天候杨公庙为中心的地名而已。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