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府路的由来
□黄卫标
在古城新镇金山卫东门外有一条南北大道——学府路。学府路北起查山大石头,南至沪杭公路,与上海石化城区的纬三路相连,直达金山海边。
学府路前身是松金公路金卫段,全长6公里。明清时代,为塘路驿道。民国时期,为泥路乡道,只行人,不通车。解放初,人民政府拨款筑成松金公路,开始通车。1974年,修成沥青路面,并将卫城北门至南门段路面拓宽至14米,成为3车道,属三级公路。
这是一条古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连接的“时间隧道”。北部有6000多年的查山古文化遗址,南部海底有3000年历史的康城古迹,中部有建于明朝毁于历次战火的金山卫方城旧址。在卫城十字街东侧,如今还依稀可见金山卫学的遗迹。卫学创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历时330多年,举办岁、科试33次,考中秀才575人,为地方和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明代著名书法家沈度、沈粲和明末清初大科学家徐光启等,都是卫学众多优秀人才的杰出代表。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地方绅士在卫学旧址上建大观书院,专修科举,历时70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科举人才,成为金山卫地区首个“高等学府”。清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金山卫地区开始兴办新学堂。在卫学旧址上创办公立大观小学堂,在卫城关帝庙创办公立广益小学堂,至1908年,卫城地区有5所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各所小学堂改称小学校。民国37年(1948年),卫城中心国民学校改为金卫镇中心国民学校,辅导区内设8所国民学校。解放后,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金山卫地区幼儿、小学和中学教育全面发展。1989年,全乡有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6所。有乡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8所,初级小学3所。有中学3所,高中6个班,初中30个班。
1997年5月,金山撤县建区,区政府所在地设在金山卫。40平方公里的金山新城边规划边建设,作为金山新城重要组成部分——金山卫古城新镇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快速推进,将松金公路金山卫段拓展成城区的南北要道。鉴于道路两旁金山卫学等教育资源悠久而丰富这个主要因素,所以定名为学府路。
经过10多年开发建设,学府路面貌焕然一新。路面宽阔平坦,中间是四车道,两侧是非机动道和人行道,两旁树木成荫,高楼林立,百货商店鳞次栉比,各类学校星罗棋布。集聚在“十字街”附近的金卫幼儿园、金卫中心小学和金卫中学,经过新建和扩建,为本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优美环境和良好的条件。近年新开办的学府幼儿园,是绿地新家园的配套工程,为动迁安置居民子女就近入学提供了方便。昔日的查山小学如今是随迁子女民办小学,为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创造了机会与条件。坐落在学府路南门的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是上海和全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位于学府路北门的华东理工大学分校,现在是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科技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区和民办中博学院,是现代的“高等学府”。这正是:东门学府路,卫学开先河,学子云集地,攀登不停步。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