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9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金山潮
2018年09月21日

从“小铁牛”到全程机械化

□贾火龙

金秋季节,我来到漕泾镇水库村五组大农户张国云的田头。老张正在田里查看虫情,因为前天刚给水稻打过农药。看到已微微低头的稻穗,我对老张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老张满意地点了点头。老张是村里最早的大农户之一,我问他几年来种田的最大感想是什么?老张爽朗地说:“一靠党的政策好,二靠农业机械化。”他说:“没有好政策,我不可能成为大农户,没有机械化,我也种不了这100多亩田。”老张说得实在,也是事实。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农业政策越来越好,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1974年7月,我在当时刚成立的公社农机小组工作,和另一位同志一起负责全社的农业机械推广使用管理工作,这一干就是整整40年。40年来,我见证了农业机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到精密的过程。

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所谓的农业机械主要是手扶拖拉机。说它是手扶拖拉机是因为它动力小,机手不能坐在机上操作,只能赤脚扶着机器走。不但作业效率低,而且机手操作很辛苦。

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行,一到农忙季节,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农作物的收种。因此,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十分迫切,常常发生拦机、夺机现象。后来,国家出台政策,农民私人也可以购买大型农机具,并能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财政补贴,一大批农机作业专业户涌现了出来,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耕田拖拉机从8马力到后来的11马力、12马力、50马力、55马力、70马力,直至80马力。目前漕泾镇的耕田拖拉机基本都在70马力以上。机器的功能从当初的单纯耕田到现在集耕、耙、开沟为一体,效率提高了十几倍,机手的操作条件也从赤脚跟在机器后面走,变成坐在带风扇空调的驾驶室里,可以穿着西装开拖拉机。

在耕作机械发展的同时,收获机械也率先跟了上来。从1997年镇农机站购进的第一台“久保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起,随后年年增加。每到夏收、秋收的大忙季节,我和机手们一起日夜奋战,为农户们服务。2010年,漕泾镇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达到16台,在一些跨区作业机器的参与下,全镇二麦和水稻收割的机械化程度基本达到了百分之百。而且现在的收割机都能将谷物运送到场,如路途较远,还配有专门的运粮车,农民们常说:“机器一响,稻谷到场。”

与此同时,水稻种植这个机械化难度最大的项目,也从直播机、插秧机到现在的穴播机、浸种催芽机逐步发展。今年全镇水稻机械播种插秧面积达到95%,实现了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的实现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劳动率,解放了大批农业劳动力,推动全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漕泾镇水稻亩产从上世纪末的400公斤左右,到如今普遍在500—600公斤,去年亩产达到580公斤。2017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1904.2万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几十倍,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

(“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将持续至2018年12月31日,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稿费从优。投稿电子邮箱:xiafen920@163.com。纸质稿请邮寄至:金山区蒙山北路280号7楼传媒中心报纸部夏老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