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 七版:专版
2018年11月21日

图片新闻

前言

金山区终身教育15分钟学习圈自2016年起在全区各街镇广泛深入推进。两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宅基学习点的规模、密度和类型不断增加;学习内容日益丰富多样,更加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社区教育受众面不断拓展,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老百姓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便利的学习机会,接触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目前,“15分钟学习圈”逐渐形成终身教育特色品牌,成为金山终身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金山区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居住以自然宅基村落为主。2014年,金山区教育局根据这一区情,以构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的实验为契机,选择廊下镇作为实验点,以打造15分钟学习圈为载体和途径,创新终身教育发展路径。2016年4月,在“廊下经验”的辐射推动下,15分钟学习圈建设工作在全区全面推广铺开,此项工作受到各街镇(工业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15分钟学习圈”即村居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有适合自己学习提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或开展自主学习的场所。

◆学习圈是村居民的学习圈。它的服务对象不分性别、年龄、文化层次,做到整合一切文化资源,能者为师,全纳,包容、开放,让每位村居民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进、有收获。

◆学习圈是家门口的学习圈。选点建址离老百姓最近,让每位村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就能参加学习,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学习圈是心贴心的学习圈。学习内容贴近村居民生活实际,涉及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教、学有所成”。

 

三位一体 形成“圈”的框架

各街镇(工业区)在调查研究并综合考虑多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村居民较为集中的自然村落宅基、居委会楼组、企事业班组、种植园、体验基地等点位,建立学习点,并选拔学习点召集人,形成镇社区学校——村、居教学点——多元学习点“三位一体”的15分钟学习圈建设格局,村居民只要步行15分钟就能参加各类学习活动。枫泾镇突破原有的“镇社区学校——村居学习点”的格局,在乡村宅基、居民区楼组、企业车间、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多元学习点362个,拓展了学习阵地。廊下镇社区学校开办女子学堂,以社区学校为主学堂,在全镇设立“校园、宅基、楼组、基地企业”5大课堂,还建了6个学习体验点。此外,为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在15个村居开设41个“祖辈课堂”。

建章立制 推动“圈”的运行

2017年4月,金山区文明办、金山区学习办联合下发《金山区推进终身教育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确定了15分钟学习圈建设的总目标,即到2018年,各街镇(工业区)全面建成终身教育15分钟学习圈,实现圈内学习互动共享,形成学习圈全纳、开放、多元的终身学习模式。同时下发了《金山区终身教育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考核指标》,从制度上保障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各街镇(工业区)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和跨部门合作机制,确保了终身教育15分钟学习圈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山阳镇、张堰镇、亭林镇、枫泾镇、漕泾镇、金山卫镇等镇分别建立了“15分钟学习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或分管镇长任组长,指导协调15分钟学习圈建设工作。廊下、山阳等镇吸纳多部门共同参与学习圈的建设,形成了齐抓共管局面。

各街镇(工业区)也相继制定《推进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的实施方案》以及《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村居学习点考核细则》。同时建立了学习点干部季度例会制度、学习交流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工作巡视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等。工业区还将各村居15分钟学习圈建设工作列入《村居社区教育工作考核方案》,进行考核。

各宅基学习点规范管理,学习点建立相关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做到组织人员落实、场地经费落实、活动内容落实。廊下镇制定一批富有特色的《宅基公约》、《楼组公约》、《家训家规》。张堰镇对各学习圈制定学习圈制度、学习圈公约、学习圈活动记录制度等。

组建队伍 搭起“圈”的架构

各街镇(工业区)将学习圈的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专职兼职教师、村居办学干部、志愿服务者队伍是15分钟学习圈建设的重要人员保障。漕泾镇成立了由村居委学习干部组成的活动指导联络员队伍、由宅基(楼组)学习点负责人组成的领头人队伍、由村居学习点志愿者和学校志愿者组成的社区修身学习点志愿服务队等三支队伍。石化街道整合社会资源,组建了一支来自各个领域的优秀师资队伍,除了吸引知名“大咖”外,还吸纳了知名艺术家、一线高级工程师、律师、退休老领导等一批社区“名人”加入。

贴近需求 丰富“圈”的内容

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让村居民听得懂,学得进,受教育,见行动,各街镇(工业区)明确传统美德教育、家庭教育、民俗文化教育、科普创造教育、文明道德教育以及休闲娱乐教育等内容,以满足各年龄段、各层次群体学习需求。亭林镇根据村居民需求,发放菜单配送学习内容,各学习点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取。吕巷镇将15分钟学习圈和巷邻坊工作站相结合,进行宅基村民的心理关怀、传统节日互动、沟通交流、党建知识宣教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不断丰富宅基点附近村民的学习内容。

灵活方式 增加“圈”的引力

各街镇(工业区)针对村居民文化、爱好、习惯等不同特点,采用“巡展、巡讲、巡演”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村居民利用休息日或晚饭后休息时间,到学习点来参加讲故事、演小品、看演出、说案例、看展览等活动。张堰镇通过组建自主学习团队的做法,吸引了更多的村居民参与到身边的学习活动中来。吕巷镇社区学校和施泉葡萄合作社、巷邻坊开展相关部门共建巷邻坊学习圈,在挂满葡萄的藤架下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创新学习方式。朱泾镇注重培育文化团队,通过团队的各项活动使15分钟学习圈建设焕发出活力和生机。

主动服务 显现“圈”的成效

通过终身教育15分钟学习圈建设,把课堂直接设在村宅、楼组村居民、企业车间,有效拓展教育阵地。在地处比较偏僻的村宅,一些行动不便和不识字的老年人也能够近距离参与到各类文化教育培训活动中来,一些有学习愿望和需求的建设工人(外来务工人员)也逐步加入进来,进一步扩大了社区教育覆盖面。

15分钟学习圈通过精心设计主题内容,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道德公信传播到村宅、楼组和村居民中间,使得社会文明在民间生根发芽。宅基(楼组)修身学习点不仅成为居民的学习场所,而且成为村居民相聚聊天的议事点,通过现场调解邻里之间的纠纷和矛盾,形成了社区治理有效的形式。

学习圈激发了村居民的学习热情和自觉参与学习的意识,有效地丰富了村居民生活,使更多的人告别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参与到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中来,不仅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整体素养和文明程度,而且培育了乡村文明新风。

两年来,金山各街镇(工业区)终身教育15分钟学习圈建设项目共投入建设经费697.36万元,建设多元学习点876个,开展各级各类学习教育培训活动14759次,金山市民参与各级各类学习教育培训活动达455620人次,各街镇(工业区)社区学校积极组织专兼职教师参与15分钟学习圈建设有709人,组建了3101人的志愿者队伍,全区共培训学习点带头人物440人,制定乡村民约公约866份,为构建和谐金山作出积极的贡献。

学版画

学做盘扣

学习圈带头人授奖

埭头上的舞蹈

后记

金山区终身教育15分钟学习圈在日益发展壮大,内涵在深化,已逐渐成为乡村振兴计划的重要阵地,成为村民参与乡村振兴、提升自身文明素养的最佳平台。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金山在建设全纳、开放、多元的学习圈进程中,一定会创建终身教育新的金山品牌,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步伐,为提升金山市民的精神文明素养与生活品质作出新的贡献。

体验农家生活

宅基上的音乐家

领军人物

孙丽娟:廊下莲湘奶奶

孙丽娟是廊下远近周知、能歌善舞、和蔼可亲的“莲湘奶奶”。退休后的她,比上班族还要忙。当别人清晨还捂在温暖的被窝里时,她已经坐在开往乡村的公交车上;当别人在家里拿着遥控器悠闲地看电视时,她还在乡村舞台上拿着莲湘棒舞出廊下风华;当别人与老伴在晚风吹拂中携手散步时,她还巡访在廊下各村、居、企业之间;当别人在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时,她在讲台上宣讲着启人心迪的故事。

在廊下旅游景区大舞台,她独挑大梁,是原生态情景喜剧《姚府娶亲》里惟妙惟肖的大媒人;在乡间田野,她常常义务为村民们开讲座,传授大家急救知识。在她身上,有很多“头衔”,初级急救培训师、“农村女性智慧课堂”项目讲师团成员、金山区科普讲师团成员、故事队队长、镇市民巡访队队长等。作为镇红十字会急救知识培训的老师,她已经培训人次达3000多人。无论是在“三下乡”还是“相约宅基头”舞台,她以小品、情景剧、演讲的形式把好家风好家训融入进“存善心、做善事、行善举”的乐善行动中,迄今为止,她参加了廊下镇三百多场演出,获得了二十多项荣誉。九年来,孙丽娟在演员、教练、老师、队员、志愿者等多个角色中转换,焕发精彩的人生,为推进社区教育贡献力量。

莫道残阳至,夕阳无限好,晚霞铺胜景,落日育缤纷。孙丽娟依然奔波在廊下各条战线上,为廊下的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贡献着力量,将她的退休生活编织得多姿多彩。

唐秀芳:金山方言故事王

上海市民间艺术家、区故事讲述家唐秀芳是枫泾镇学习团队“方言故事队”的负责人,是老年学校“民间故事班”班长,也是枫泾镇社区学校外聘教师。唐秀芳退休二十年来,她乐意奉献,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个人的学习及社区教育工作上。

平日里,她依然认真学习,知识面广,思路清,所以深得大家的敬重和喜爱。她经常对周围的人说, “一次性学习时代”不复存在,任何人都没有什么“老本”可吃,必须常“补钙”、常“健脑”、常“充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学习力。她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不怕“见光”,乐于与人交流讨论,敞开思想,切磋琢磨。她将所学知识用于故事创作和讲演,她表演的快板、小品、方言故事等通俗耐看、惟妙惟肖、脍炙人口,被称为当地一绝,深受老百姓喜爱。

唐秀芳负责的枫泾镇方言故事队坚持每周一次开展学习活动,提高队员的故事创作热情和演讲技巧。坚持每月至少两次到敬老院等单位志愿开展慰问演出,演讲民间故事、健康故事等,送去快乐和微笑。故事队还积极参与市民文化建设,下村居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

多年来,唐秀芳以小品、独角戏、故事创作和演讲进行宣传,传播社会正能量,曾获得“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上海市十佳优秀巾帼志愿者”等众多荣誉。她所创作的6篇故事入选上海市妇女联合会编著的《优秀故事集》。在荣誉和成绩面前,她依然经常为本区的其他乡镇的故事员作精心辅导,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熊国瑞:金山海派麦秆画家

熊国瑞在业余时间从事麦秆画创作已经30多年了,已经是金山海派麦秆画的著名画家。多年来,他潜心研究、推陈出新,集各家所长,大胆利用染色、雕刻、堆砌等手法,使麦秆画作品色彩更丰富,立体感更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作风格。他所作的仕女,姿态嫣然;所作的猛虎,气势雄浑;所作的山水,意趣盎然;所作的牡丹,富贵吉祥……不管是人物、花鸟、动物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他创作的麦秆画作品经常在市、区展览。他曾获得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手工艺大赛“百名市民手工艺达人”称号,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公共文化配送产品设计大赛“百强公共文化配送创新产品”奖项,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创意大赛“百名优秀市民设计师”等称号。

2015年,麦秆画被列入金山区非遗名录。为了让这文化遗产能够传承发扬下去,熊国瑞全身心得扑在非遗传承的事业上。在石化街道的支持下,他承担起师资培训与教学任务,在社区学校开设金山海派麦秆画基础班,在文体中心开设提高班,并在社区里推进“海之韵”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麦秆画体验项目,现场传授麦秆画手工制作的传统技艺,让社区市民感受麦秆画的独特魅力。社区教材《金山海派麦秆画初级教程》也已撰写完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学生喜欢上了“麦秆画”这一朵开放在田野里的艺术奇葩,“金山海派麦秆画”也成为了石化街道社区教育特色品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