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4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金山文史
2019年04月17日

艰苦卓越的治学精神

一部《庐山记》,体现了陈舜俞那种艰苦卓越的治学精神。陈舜俞在前人文化积累基础上(参考了释慧远的《庐山记略》),写出了超越前人的名作,其付出的劳动是艰辛的,其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庐山上有那么多的古寺,在山高路陡、举步艰难的条件下,需要一座寺一座寺地去寻找;对散落各处的大量的刻石题咏、碑文,也得一处一处去搜集,何况有的已经模糊残缺,还得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认、抄录和考证。所以说,以当时的条件,要写成这部《庐山记》,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博大精深的学识,是无法完成的。不妨看一下宋代学者李常的评价:“以六十日之力,尽南北高深之胜。昼行山间,援毫折简,旁钞四诘,小大弗择,夜则发书致之,至可传而后已。”从中,我们仿佛见到了他昼夜奋力而作的形象,感受到他的治学精神。能“以六十日之力”,写成如此内容丰富、考证精核的巨著,足以证明他的才智确有过人之处。

作为一部山川之记的名篇典范,陈舜俞的文笔也是相当精彩的。不妨拮取文中片段欣赏:“其山大岭凡有七重,圆基周回垂五百里。风云之所摅,江湖之所带,高崖反宇,峭壁万寻,幽岫穷岩,人兽两绝。天将雨则有白气先抟,而璎珞于岭下,及至触石吐云,则倏忽而集,或大风振崖,逸响动谷,群籁竞奏,奇声骇人,此其变化不可测者矣。”文笔之优美若诗若赋,状物之精准、形象,令人惊叹。

读过《庐山记》,深深地为陈舜俞的才识超群和治学精神所感动。清咸丰年间,学者汪望求曾对此书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夫山水之志,始于唐李冲远《南岳小录》。若李归一《王屋山记》,杜光庭《青城山记》,多方士浮诞之言,惟宋陈舜俞《庐山记》最为精核。”现在看来,这不但是古人对陈舜俞的《庐山记》的评价,也可以说是当今人们的共识。明太常正卿吕常曾曰:“嗟夫!先生之不可及者三:高才耀冠制科,谠言不阿时相,敝屣以视浮荣,谓非豪杰可乎。”高度概括了陈舜俞的才华、品德和作风。的确,陈舜俞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先贤。

《庐山记》书影

《宋陈舜俞庐山记》书名题签(陈三立题)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