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7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金山人物
2019年07月17日

想让农民有点甜

——金山新型农民王金悦的现代农业梦

□记者 公维同

 

入伏后的阳光格外充足。再次见到王金悦,明显的感觉就是比以前更黑了。不光脸庞黑,胳膊黑,就连手指也被机器油渍弄得黑乎乎的。

来不及寒暄,这个1987年出生的新型农民,更确切地讲,应该是农民科技研发者,就忙着给我们介绍他们最新研发的全自动导航无人作业除草机器人。而这,已经是三年来,他和他的团队研发的第五代农业机器人。

虽然研发过程中充满了艰辛,但王金悦始终充满自信。他始终坚信: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让做农民也会感觉有点甜。

鹅梨共生的生态农场

陈建军 摄

王金悦在工作室里进行实验

公维同 摄

王金悦和他的团队研发的农业机器人

公维同 摄

撒下梦想的种子

起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悟到中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彻悟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一开始想的很简单。”在即将落成的农业机器人研发中心内,王金悦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三年来,自己对农业的认识彷佛就像参禅的过程一般。

“我4岁的时候,就把村里唯一一台彩色电视机给拆了,还好我爸没有打我。平常,家里收音机之类的物件,更是被我倒腾得差不多了。”王金悦对机器的兴趣,从童年时期就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心底。

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后,王金悦创过业,也当过企业白领,一直打拼到年薪几十万元,但他内心始终有点不安分。于是,2015年,他辞掉了工作,回到老家亭林镇做起了农场主。

“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农业,可我觉得干农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以前看到父母务农很辛苦,一直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回到农村,用行动来做一些改变。”

怎么改变呢?王金悦的想法,就是要让机器人来承担农业生产中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王金悦联系了几名有共同理想的年轻人,开始研发智能机器人。这个团队里,有机械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还有做通讯的、做软件的,每个人负责一个模块,一遍又一遍地探索和测试……

然而,农业生产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这些年轻人的想象。原本以为将原来的四轮驱动结构改为六轮驱动就能够解决田里沟沟坎坎不平整的问题,结果一次下雨之后,地里面湿滑不堪,自己研发的机器人陷在地里直打滑,六七个小伙子都抬不动……

然而,这些困难反而更加激发了王金悦和小伙伴们的斗志。是的,如果不能够把田里遇到的现实问题一个个解决,如何能够让自己研发的农业机器人去帮助更多的农民呢?

梦想的种子,只有撒在奋斗的土地上才能生根发芽。

不拿一分钱的研发团队

2018年底的一天,在美国洛杉矶特斯拉工厂门口。王金悦,老宋。

“我们在做智能农业机器人。自动驾驶最大问题在农村,加入我们吧。”王金悦这样说。

“嗯。”老宋回应道。

“我们现在没有钱,所有钱都用来买设备搞研发了。”王金悦接着说。

“没有问题。”老宋也是直截了当。

就这样,年薪三百万元的老宋,成了王金悦点甜智慧农场不拿工资的团队成员。

其实,老宋也是一名80后。现在,王金悦的研发团队已经从最初的两三个人,扩大到了15人。而且不乏像老宋这样原来年薪超过百万元的大咖。但是,在这里,他们都没有一分年薪,有的只有情怀和梦想。

“他们越是不谈钱,我反而心里越有压力。”王金悦坦言,这么多的人信任自己,把未来押在了点甜,自己唯有不断努力,争取把农业机器人做得更加成熟,早日实现量产。

短短几年时间,王金悦和他的团队已经对农业机器人实现了五次迭代,目前,耕地、除草、施肥等18款智能农业机器人已经相对成熟,进一步实验之后就可以进行量产。

“我们的小伙伴,没有一个人退缩。”而在这个过程中,王金悦也深深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鼓励和支持。比如,江苏常州有一家电机企业,最开始王金悦仅仅购买了他们两台电机。哪怕是现在,每年最多用该厂生产的四五十台电机。但这家企业,为了能够与点甜农业机器人实现匹配,已经先后四次免费为王金悦开模,而每开一个模的费用就需要近三十万元。

“尽管合作企业看重的是我们的未来,但这样的支持,我们还是心存感激。”王金悦说,他们研发的产品,很多配件在市场上都难以买到,而定做的成本又特别高,许多企业家,甚至是小作坊的老板,都给了自己无私的帮助,这也让他感觉到了创业路上的温暖。

每一步都是成功

“其实,农业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只是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太落后,我们祖祖辈辈不能还是这么搞农业。我希望自己能够闯出一条路,让更多年轻人愿意从事农业,干出一番新气象来。”王金悦就是这样一个探路者。

在农村,创业的环境并不算太好。王金悦至今还记得,他刚回来时,有许多人都觉得他要么是傻子,要么就是骗子。

“当时,我们也没办法解释,只有扑下身子去做好自己的事情。”王金悦说,至今还会有许多人问自己是否会成功。

而在王金悦看来,敢想敢做,这个是第一个阶段的成功。在做的过程中,去解决了一个个的难题,这也是成功。最后,问题解决了,产品落地了,是另外一个层面的成功。

“我们的研发是接地气的,能够解决农业现实存在的问题,一定会成的。”和王金悦一样坚定的,是他的父亲金春云。如此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方式,这是老一辈农民无法想象的。1963年出生的金春云从16岁开始就跟着父母务农耕田,也正赶上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包产到户。由于当时没有机械化耕种,农业生产十分辛苦。金春云回忆说,插秧的时候,自己要凌晨四点起来拔秧,拔好了还要挑秧,然后插秧,所有劳动都靠人工,家里几个人忙一上午,一畦秧还没种满。

“我们的农业机器人,现在就像个孩子一样。”王金悦说,尽管产品在不断的迭代更新,但是未来的路还有很远,只有踏踏实实下功夫做研发,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现代农业之路。

最后,说起为啥取名为“点甜”,王金悦说,做传统农民太苦了,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产品,最终实现“坐在空调间里种地”,让农民们的生活有点甜。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