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枫泾报第四版:芙蓉花
2019年11月08日

共和国赞

我家三代人的读书故事

□ 李新根

“五一”期间与朋友喝茶聊天,在聊到今年建国70周年话题时,一位曾在金山电视台工作过的朋友问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不加思索脱口而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说“应该是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从建国前的文盲半文盲社会建设成教育如此发达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大功劳。”是啊!国家的建设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哪一样离得开文化?是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我国日益繁荣富强。每家每户每人都是教育的受益者,我们家庭从贫困走向小康也是享受着教育的红利。

父亲的故事

我父亲出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没有真正上过一天学。在他十岁时,村上来了一位教书先生,学堂就办在我家的对面。爷爷准备把父亲送去读书,可一听先生说要交一石米,爷爷急忙退了出来。眼看有钱人小囡走进学堂,父亲只能眼巴巴在学堂门口转。上课了,父亲好奇地倚在窗口看他们读书,回到家里他对爷爷说,我也能识几个字了,“人”就是两条腿撑开,“口”是一个方格子。爷爷嗯了嗯说,“在外面别吵着。”父亲点点头,第二天继续“偷学”。这位先生人也蛮好,父亲在外面偷学他只当没看见,后来爷爷跟他相熟了,经常送一些青蚕豆、黄瓜、青菜之类的农产品过去,父亲也得到了先生的关照,有时下雨天,教室有空位,把父亲叫进去坐在教室里。就这样父亲当了三年“课外生”,由于抗日战争爆发了,教书先生惜别他的学生和我们一家回老家去了。直到解放初,全国开展了扫盲运动,父亲才去夜校接受扫盲学习。1954年3月。枫泾区要在我们所在的菖梧乡成立“农村信用社”,要负责扫盲的“老师”物色一名能算会写的学员当信用社主任。当时父亲是入党积极分子,又是蒋湾村村长,便成为菖梧乡第一位信用社主任。直到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菖梧乡撤了,父亲也被辞退回家种地,可还经常有人称父亲为“李社长”。

我的故事

我生不逢时,刚读上三年书就遇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本该读书的年龄却被荒废了,整天背着瘪瘪书包,有时索性把红宝书夹在腋下去学校瞎胡闹。父亲看到我这样也很着急唐,可在“复课闹革命”、“读书无用论”的环境下,父亲只能叹息,他不至一次对我说,“大家都文盲,怎能搞社会主义建设?”。

1972年4月,我初中毕业,自然回乡务农。当时“政治”氛围浓,每天中午都要利用歇凉时间进行学习,读读报纸,传达大队精神。一次队长把一张解放日报递给我,说把第一篇文章读读。我哪敢推辞,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读报纸心里开始有点紧张,没念几行就有一个生字读不出来,“嗯嗯”急得我满脸通红,还听到一阵哄堂大笑,队长还说,初中生连个报纸也不会念?我羞得无地自容。这时邻坐的一位知青接过报纸念了下去。他不紧不慢地朗读着,社员们听得鸦雀无声。这天我就像犯了错一样,整个下午都闷闷不乐,夜里一觉醒来还心有余悸。

第二天晚上,我去那位知青处玩,只见他边读书边翻一本很厚的书。交谈中看我对昨天的事还耿耿于怀,就说,不识字我也有,就找这位“老先生”请教,随手扬了扬那本书。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新华字典》,便接过来翻了起来。他也非常友好地给我介绍如何查字典。当时我就下了决心,要通过字典把我少识的字补回来。

一天下午正好下雨,队里放假,于是我把抓黄鳝卖的钱,冒雨去枫泾镇上买回了我人生第一次的学习投入一本《新华字典》,便爱不释手,经常在没事时翻翻。这本《新华字典》成了我学习成长的好老师、好帮手。也正是这本字典,让我顺利当上了生产队会计,也让我学会了写作,从一名广播站通讯员,慢慢成为枫泾社报的采编人员,写了不少文章,解放日报也发表过几篇。前年,上海市举办读书征文比赛,我就用我的经历写了一篇题为《一本字典开启我的人生梦》,获得了三等奖。现在我虽已有不少其他工具书了,可这本书页泛黄、渍迹斑斑的《新华字典》,还静静躺在书柜里。

女儿的故事

我女儿刚上学的时候跟我小时候一样,对读书不感兴趣,有时连作业也完不成。一次因为交不上回家作业,被老师罚写自己的名字一千遍。写到晚上10点钟还没写完。由于天很冷,笔也握不住,她边哭边写,写着写着突然不写了,转过身来对我说,“爸爸我真不想读书了!早知道读书这样苦,打死我也不上学。”我问她“不上学长大干什么?”“妈妈不识字也照样种田吗?”从这天起我就想方设法培养女儿读书兴趣,晚上经常陪她写作业,碰到问题辅导她,还给她讲学习方法。稍微懂一点就给她讲爷爷和我读书的故事,还把父亲那句“大家都文盲,怎能搞社会主义建设?”搬给她,给她讲大道。她慢慢对读书有了兴趣,成绩也上来了。

我女儿有一个初中同学,经常有事没事找我女儿出去玩,我阻止她,批评她,叫她好好读书,她一脸不悦,还对我心存怨气。结果我女儿考上了金山中学,她连普通高中也没考上。后来这位同学又一次来我家,看见我有的不好意思,我知道她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就留她吃饭,循循善诱她,鼓励她抓紧复习,有机会再考中专、职校。

四年后的一天,我脚纽伤了,去枫泾医院看病,刚进候诊室,一位二十来岁护士上前叫了声“伯伯”,我还没想起谁,她摘下口罩说,“我是俞花呀。”她热情招呼我坐下,就说:“伯伯,我真要感谢您,幸亏听您的话,回去后认真复习功课,第二年就考上了卫校,去年分配到这里做护士”。我真为她高兴,也为自己没白“唠叨”感到欣慰。

我女儿自然也考上了大学,现在一家银行做理财工作。今年五一节前几天她给我发来了一组在清华大学的照片,说是在接受总行安排的“财富高级管理研修班”培训。我当然感到高兴。这是国家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她有了学习成长环境,也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我回复她好好工作,回报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有位哲人说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存在,没有民族的存在。”是啊,没有文化的发展,何来民族振兴?我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终将站在世界之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