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7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金山潮
2021年07月21日

回乡偶书

□张卫兵

今春回家,推门进入老屋,燕子窝还贴在墙上,父亲的犁耙和锄镐孤独地躺在屋角,还有蒙尘已久的木板床,一台老式收音机,我读初高中时的课本和辅导试卷……屋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儿,那是老屋的体香,像父母温暖的手掌,嗅到它,一股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母亲常做瓦罐煨饭给我吃,瓦罐内放一些萝卜片和干虾米,饭熟后,再撒些小葱花,热烈的香气就充盈着日子的每一个缝隙。那时的母亲也还年轻,什么活都能干,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难,没有大喜亦无大悲,用清贫和俭朴的生活态度,与周遭一切保持着和谐,只是平静的日子总是不堪秋雨的摧折,疾病和离散常常冷不丁造访寻常人家。

母亲一走竟成永诀,伴随而来的是没有尽头的漫长思念,此时的我不到13岁。生活的重担不由分说就全压在父亲肩上,之后的日子用苦不堪言来形容也不为过。

桌上那台旧收音机,父亲听了不止十年,它常常艰难地发出噪声,似乎永远处于缺电的状态,不知道父亲听还是没听,但收音机总在他身边,别人有事上门,只要收音机还响着,就一定能找到他。

后来我逐渐明白了,空旷的山野和寂静的屋子,收音机并不清晰的声音,让父亲不再感到孤单。

躺在屋角的那几件农具,已锈迹斑斑,它们曾是父亲最亲密的伙伴,一个也不能少的伙伴。抚摸那把锄头,我不由得轻吟起那首《悯农》来,一个“悯”字道出诗人对普天之下农人的万般怜惜。记得老师讲解此诗时,我内心不时产生阵阵痛感,那是因为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飞到烈日当空的原野,看到父亲正躬着镰刀般的脊背辛勤锄禾,汗飞如雨的情景。父亲的一生是春种秋收的一生,那一颗颗粮食,无不是他汗水一滴滴滋润凝结而成,它们不仅满足了一家人的生存之需,让我们安然地走过四季,也让我们懂得那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坚”谚语的深刻含义。

父亲去世前的那几年,腰弓得厉害,眼花耳背,手脚也不利索,再也挥不动锄把了,我把他接来与我们一起生活。父亲不善言语,这一性格也延续在我的血脉里,父子之间的日常交流并不多。可以想见,身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异乡都市,父亲的内心依然是孤单和寂寞的。

前几年,老家邻里都盖起新房子,父亲羡慕不已,曾偶尔在我面前嗫嚅过,父亲的言外之意,我懂。那几年,正是我日子过得最为紧巴的时候,房贷加车贷,女儿又在上大学,哪来的钱回老家建房。

父亲去世几年后,家乡那几间老房子依旧孤独,苍凉地立在风中。那天,我在老屋独坐了很久,心,安静得像一粒尘埃。

我并不是要作什么忏悔,漂泊与重塑可能是我今生的宿命,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从一座城市走到另一座城市,从一栋楼爬到另一栋楼,我们辛勤工作,不懈奋斗,不断适应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和节奏,努力追求并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与美好,从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变成异乡都市的新市民,生活质量与三十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感恩这个时代,也感恩家乡给我们出发的原初动力。

我们在汹涌澎湃的城市化浪潮中,踏浪而行,虽然脚步匆匆,但不管走多远,走多久,家乡这个给我们血脉胎衣的生养之地,在游子的心中永远不会遗落,那是星河云影,那是暗夜珠光,也是执着的信念。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