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7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金山潮
2021年07月28日

外婆家

□张召华

我外婆家在金山嘴渔村,小时候我家姊妹多,我的童年一直是在外婆家度过。这几年金山嘴开发旅游景区,我喜欢旅游,所以又频繁去了金山嘴渔村,顺便又回到外婆家,去看看我的表哥、表嫂、表弟、弟媳,感受一下他们这些年翻天复地的变化和幸福生活。

杭州湾畔,东海之滨的金山嘴渔村,靠海有一条海塘公路,海塘北是个小渔村,一条青石板路通向南北老街,这个小渔村拥有六千年的历史,海渔文化源远流长。

我小时候喜欢听我外婆讲过去的故事,解放前,他们世世代代靠海吃海,海会给人带来财富,也会给人带来灾难,一旦台风大潮,泥海塘挡不住汹涌的潮水,屋被淹物被冲,出海渔民遇到大风大浪性命难保,几乎难逃船破人亡的命运,这是个落后、苦难的小渔村。再加上1937年农历十月初三凌晨,日本人从金山嘴爬上海滩,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村民苦不堪言,日本人把整个渔村烧成一片废墟,村民们哭着、喊着四处逃难。

以前渔民生活太苦了,居住条件很差,就在海塘边,用几根毛竹作柱子,几梱茅草或稻草盖屋面,搭起了赖以栖身的草屋,女性在家结网,男性在近海捕鱼,勉强养家糊口。

解放后,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渔民生活逐步走上正轨,渔民由渔业公司统一领导,出海捕鱼起初是小划子船,再到小舢舨,后有机帆船,鱼捕得多了,生活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善。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船也造得大了,动力也足了,又用上了雷达鱼探器、底拖网等新设备,捕鱼又多又省力,渔业公司统一指挥,向远洋进军!捕鱼范围从杭州湾走向远洋,南至钓鱼岛,北至韩国济州岛,每次出海时间达半年之久。那时出海渔民已有800多人,机帆船45艘,年产量达116万担,是上海渔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1981年曾荣获上海市模范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湛蓝的海水给了渔民丰厚的收入,生活富裕了,经济有了高度发展,每个渔民年收入在二三十万元,金山地区最富裕的就是渔村。所以那个时期,渔民家家户户开始翻造楼房,以前的小平房、草屋全部改变面貌。我有三个表哥、三个表弟,每家每户都是漂亮的三层楼房,好气派!造房土地不够,由政府批准向北、向东、向西扩展,现在的小渔村面积,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比,增大了好几倍,现在不是小渔村,而是大渔村了。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杭州湾的渔业资源逐步在枯竭,海里鱼比原来少多了,国家要求控制捕鱼量,要保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渔业资源的再发展。大部分渔民不得不告别赖以生存的大海,弃船上岸,寻找别的营生。部分村民进社办厂,还有经营个体产业,也有进石化厂打工,自找出路,上海最后一个渔村经历巨大改革变化。

到了2010年,在市、区、镇三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金山嘴渔村开始了村庄改造,为了保留上海最后一个渔村的海渔文化,同时兼顾老街居民的居住环境,进行了仿古修缮,以白墙、黑瓦老式风格为主,开发旅游业,国家出钱打造“移步异景、处处看景”的老街风貌,渔村古韵,又有海渔文化和民俗风格的结合,由此实现了从传统渔业向旅游业的转型发展。现在旅游业很兴旺,一到节假日,南北这条老街,像上海城隍庙一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街面各小吃店生意红火,店主都忙不过来。沿海塘马路上,旅游人更多,熙熙攘攘、川流不息。鱼摊上,各类鱼虾应有尽有,买卖生意兴隆。酒店鳞次栉比,客人满堂,一派欣欣向荣景象。面朝大海,海风吹拂,别具一格的渔家客栈,住满了客人。

村中的祥鱼湖内打造了音乐喷泉、激光水幕,市民旅游从各处奔来,享受到声、光、水、雾、人一体的艺术美。金山嘴渔村已经在这里打造网红打卡点,人气超旺。金山嘴的夜晚比白天更漂亮,提升了区域旅游品牌和金山新城的整体形象。

金山嘴的发展变化翻天覆地,用笔写不完,用口说不尽,她是祖国改革创新、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里,从前的渔民过着无忧无虑小康的生活。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