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9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金山潮
2021年09月15日

“灶”出个童年

□彭沁悦

如果长期吃过灶头饭,你一定知道什么是烟火气息。小时候的我大概一下能吃四五个枕头粽,现在没那么能吃的原因之一或许也与缺乏烹饪工具土灶头有关。而灶头煮的米饭只能用一个“妙”字形容,柴火味则是精髓,世界上最好的电饭煲恐怕也煮不出那么香的米饭,更别提那锅底金灿灿的锅巴。

灶头也是个益智“大玩具”,给灶头点火和控火绝非易事。首先要克服划燃火柴和用火柴点燃稻草时火焰突然变大而带来的恐惧,随即要快速地将手中部分点燃的稻草精准地扔到灶头内部的中央。接着,在火焰尚还旺盛时,有选择性地去添加接下来要使用的燃料,或是要先处理掉占用空间较大的燃料,或是要调节火候。常用的燃料还有各种木头,大部分是捡来的枯树枝桠,偶尔也有木制建筑废料,还有竹子、棉花杆、毛豆杆等,不同燃料有不同的个性,有些燃烧得缓和而平静,有些则相当壮烈。综上,把握火候确实也不太容易,必须对手头的燃料知根知底,还得知道锅里现在煮的是什么、生熟在什么阶段,配合着添减柴火。另外要记住的是,竹子一定要劈开或踩裂,不然放在火堆里,人八成要被吓个激灵,兴许爆竹那玩意儿就是这么来的。控火时不仅要注意灶内的火焰,也要小心被带到或者是跳到灶外的火星,不要点着了外面的燃料。

秋天稻子收割完成后,就要收集稻草。各家各户把一沓沓的稻草摞起来,挑到自家小屋藏好。就我家而言,等到用的时候,奶奶会抓一把扎成“R”形,这一把稻草还是挺讲究的,不能太多,太多了不好扎,也不方便点火;也不能太少,不饱满,点燃也容易散。抓了一把稻草后,把这束稻草的一头统统弯过来在离另一头留有两个巴掌的距离打个牢固的结。当然,要扎得结实且具有美感还得有祖传秘方,并非每一把稻草都得扎成“R”形。

如果家有灶头,菜单上多半还有一道甜品,叫“薛定谔的烘山芋”。烘之前,首选体型娇小的纤纤山芋,表皮不可太多胡须、不可太多痘印,等没有明火或是火光快要熄灭的时候,埋在有点点星火的草木灰中,不能埋得太深,亦不可太浅,受热面积要均匀,然后便可去玩耍了。如果玩耍时一直想着山芋,去看的时候山芋多半没有完全熟,不过夹生的山芋也别有一番风味。如果完全忘了烘山芋这件事,想起来时去看它,便已糊得不醒山芋事了,掰开那层厚厚的碳,啃一口“精华”,也算是尝到了甜头。

吃完饭,该洗碗筷了,此时灶头的锅便充当洗碗槽。盛一大碗水到锅里,灶头的余热使常温的自来水变成了温水,温水洗碗便于祛油污。倘若是在冬天,也能使洗碗的人免受刺骨的寒冷。冬日,灶头间又充当了洗浴间。先用脸盆盛一点自来水,再从灶头的小“眼”里舀一大瓢滚水倒入。待水量适中、冷热适宜,毛巾一搓,捂在脸上,静置一会儿,颇有现在蒸汽面罩的功效。洗好脸,把洗脸水倒入脚桶里。虽说是“桶”,其实是较浅的“盆”,只是要比脸盆大一两倍,可能沿用了以前的说法。这时,须再倒入些滚水,增加水温和水位。小孩儿泡脚一般都坐小板凳,有时候滚水倒多了,不得不先抬着双腿,外边儿多冷啊,只得先蒸一会儿脚底预热,还要时不时地用脚尖探一探水温。而后,待脚能入水时,一种等待已久的、自脚底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最后,还得提一提灶头的幕后英雄——燃料燃尽后剩下的灰烬。灶头里火堆边上的草木灰会随着两边预留的缝隙掉到下一层楼,也是灶头的底楼;而火堆中间的,则可以借用火钳或者长一点的木头撩到边上去。草木灰会被集中起来进行废物利用,既可当作肥料,也可用于腌制蛋类。父亲说还能煨粥、煨卤汁蛋,然而关于粥和卤汁蛋,我只有吃的记忆,煨的记忆着实一点也无,恐怕也是我睡觉或不在乡下时完成的吧!

在生活条件没那么好的日子里,灶头给人带来的不仅是美味,更有平日的温热。而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日子里,灶头则承载着传统文化与曼妙回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