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漕泾镇成功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打造“江南水乡”漕泾样板
10月14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的平行活动——生态文明论坛开幕。开幕式上,漕泾镇被命名为第五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系上海首个。
去年11月4日,漕泾镇召开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启动会,全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争当“两山”理论的实践者和创新排头兵,开展镇级“两山”基地创建工作,力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两山”转化模式。
为针对性破解“短板”,高位推进“两山”基地建设的6大领域29项重点任务,在专家组论证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明确了21项具体工程落地实施,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6.5亿元。力争通过开展“两山”基地创建,不断引领漕泾绿色转型发展,打造更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体系。
通过确立“滨海绿廊、魅力新镇”的功能定位,漕泾镇不断创新生态环保工作机制,实现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双赢局面。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成立全市首个村级河长制工作站。目前,全镇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达100%。林地面积1080.11公顷,防护林面积超万亩,森林覆盖率19.96%,居全区第三位。从“整治”到“美丽”提升生态环境,使漕泾“南林北水”总体布局的绿水青山生态特色进一步显现,不断引领着漕泾绿色转型发展。
该镇还探索提升生态环境价值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生态富民净水渔业的科技转化模式,打造复合生态系统壮大绿水青山新格局的生态价值转化模式。此外,依托都市现代农业融合打造三个“农文旅品牌漕泾”的产业转化模式和深化“四张清单”保障“两山”转化惠民成效的机制转化模式,成功摸索出一条漕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模式的生态发展之路。
近年来,该镇以全域郊野公园建设为途径,探索“两山”转化模式,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生态惠民等建设,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护塘等多个村获评市级、国家级荣誉。同时,以保值自然资源为基础,成功探索“生态修复——环境改善——民生富裕”的“两山”转化路径以及五个具有漕泾特色的“两山”转化模式。比如,以水库村为代表的“塑形铸魂”,通过土地减量、整治和综合利用,集聚发展,特色引领,激活农村土地资源价值;以金光村、水库村为代表的“尊重自然、以地定产”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以及“科技为先、点水成金”的生态富民渔业等。
在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上,出台相关实施方案,通过“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创建三年行动,明显消除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农村环境持续美化。阮巷、水库两个农民集中居住点完成天然气配套,建成全区首家村级智慧健康小屋,设立村级卫生室11个,全镇大小健身苑(点)增至40余个,实现医疗、健身、娱乐15分钟生活圈。
接下来,漕泾镇将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导向,围绕水+旅居、水+文化、水+美食、水+休闲、水+智慧,聚焦漕泾郊野公园建设,进一步放大水库村核心示范效应,形成“江南水乡”的文旅品牌,让“两山”效应惠及更多民众。
通讯员 汤妙兴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