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堰板桥
□赵同泰
去张堰镇参观“张堰记忆·民俗展”,看到了一张上世纪五十年代张堰板桥的老照片。这张照片上的板桥,横跨张堰古镇的母亲河——张泾河,连接着张堰的中大街和西大街。
凡是看到这张老照片的张堰人,都会十分感慨。这是因为一九五八年,为了兴修水利、拓宽疏浚河道,这座桥被拆毁了,现在人们再也看不到这座古桥了。这座古桥承载了张堰人的乡愁记忆:日日徘徊,依遍栏杆。特别是桥身两边的对联:“比干劲万众一心,比先进智勇双全”,印刻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
据说,张堰板桥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板桥后被洪水冲垮,重新修建为一座石桥,起名为通济桥,但是人们还是俗称其为板桥,口口相传,直至今日。
照片上的桥为单孔九级石拱桥,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二年。桥东有石阶三十一级,桥西为三十三级。石阶宽阔,而且在石阶之间设有平台,便于人们挑担上下,中途可以歇息。桥面中央,有一块四方的双龙戏珠浮雕。石桥上有四尊石狮,其中一尊为母子双狮。桥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副对联。南侧是:高跨赤松旧地 永怀黄石遗风;北侧为:鹊起文光腾碧溪 虹垂宝气接金山。
这石拱桥的建筑工艺,连同桥上的对联,充分体现了张堰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张堰有很多景点与张泾河、板桥有关,如“板桥夜眺”“留溪观潮”“南湖望月”等。
七旬长者朱先生说,他小时候的家,就在板桥的西堍旁。他从小就对高大、雄伟、古朴的石桥,有着深刻的印象。每当夕阳西下,站在板桥上,看着在灿烂的晚霞中,火球般的太阳,慢慢地沉入了远方的地平线,真是非常的好看。
入夜,站在板桥上,凉风习习,繁星满天。每当月亮升起,抬头看到天上挂着一轮明月,低头看到河面上晃动着月亮的倒影,水天辉映,景色迷人。
小时候听老人说,在晴朗的夜晚,站在板桥上可以看到上海。想着,上海那么远,交通非常不便,要去上海是一种奢望,很多老人一辈子没有去过上海,站在桥上怎么能够看到上海呢?
其实,能够看到的上海,只是上海那边的亮光,也是人们内心对上海的盼望。那时,站在高高的板桥上,四周一片漆黑,眼前没有楼房遮挡,朝东北方向望去,天边一片光亮,那就是上海的万家灯火,映照在黑色的夜幕上。
然而,当你再低头看去,水面上渔火点点,月影晃动,波光粼粼。张泾河畔的夜景是多么的宁静,多么的美妙。这就是“板桥夜眺”的真情实景啊!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