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1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金山潮
2023年01月24日

祈福观音兜

□冯强

 

金山老建筑的山墙上,时常装饰着自檐口起,随屋面曲线升高的观音兜。这些俗称封火山墙的“兜”,按民间说法,也是万民祈福、风调雨顺的象征。而我还特别欣赏它婉转而起,陡然滑落的曲线。

说来也巧,我的一位朋友曾师从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是做古建筑修复工作的。他告诉我,观音兜起源于福建民居,后来多见于徽派建筑,直至清末民初,开始出现在上海建筑山墙上,在目前遗存的市区老建筑上,依稀还能看到它的踪影。虽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它落地金山的发展脉络,或许差不多也就在清末民初,“烟火稠密,商贾辐辏”的金山,建筑也开始大量采用观音兜来装饰了。

金山靠海,除了建筑风格的传承,这里或许还有当时的渔民祈求人船平安的意思。与金山有关的《张溪竹枝词》里说“捞得鱼虾携满簏,商量入市待朝晞。”盼望这样的好光景,渔民在海上航行和作业,却经常会遭受风浪袭击,他们把平安归来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由此,有人考证说,观音兜的形状可能受到了南海观音形象的影响,它非常像观音颈背上的那块盾型的遮风兜。这样神奇的考证,带动了人们丰富的联想和希冀,令人久久沉浸其间。

金山老建筑较多,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从市区人民广场乘公交车去石化总厂上班,路上要三个多小时,路边也没有特别的标识,在经过连绵的农田和绿树遮蔽的沪杭公路时,有些同事总会率先报告:“金山到了。”他们慧眼独识,发现当地建筑出现成片的观音兜时,就是进入了金山地界。随着时间推移、新建筑的兴起,带有观音兜的老建筑日渐消失,那种地界标识,还会继续存在、还会走得更远吗?

许许多多朋友和我一样,在啧啧称赞观音兜的美,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些传承工作。近几年,曾与他们一起,共同雅赏枫泾的郁家祠堂,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存的这一祠堂是清末民初重建的,从门厅进去是一个小院,过小院,正中间为祭祀厅,两边有廊通向正厅。正厅为大殿式房子。郁家是枫泾的文化世家,在枫泾北镇创办枫溪书院,连续34年,留下了美名。他家这一祠堂外墙,就筑有高耸的观音兜,在蓝天白云之下,与白墙黛瓦兰桂齐芳,数说风华尚茂,令人不由回望祠堂建筑之初的兴盛,而今又受各级政府重视,“青春”依旧,于是感到十分欣慰。几年前,廊下镇在中华村,建了很多幢民居,全部装饰了观音兜,从空中鸟瞰,在绿色的大地上,它们就像稻浪起伏之峰,相当壮观。假如首次驾车经过这儿,平视林立之兜,它们的不同凡响,也会让人感到心头一震。它们昔日的辉煌和如今受重视的程度,让人感到了沉甸甸的份量。

我曾选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驱车沿金石北路缓缓而行。眼前,衬着镀了银色的田野,那些白墙黛瓦观音兜的建筑,比平日多了几分神秘。在廊下附近,与朋友下车,一起慢慢踱步而前。远处,月光下的观音兜建筑,隐去了外墙的沧桑,居然有了神话般的魅力,飘飘忽忽地和我们一起缓缓而行。我前,它前;我后,它也后。不止于此,在这“关键”时刻,我问同行的朋友:你想到了什么?他的回答竟然与我非常一致。

观音兜为金山的建筑和田野平添三分妖娆。此刻,拟诗一首以表胸臆:“白墙黛瓦观音兜,凭栏仰望看旧梁;韶华留住无须仿,万千目光瞻此窗。”观音兜或许就像一扇介绍、探视金山古往今来的窗口,从这个窗口,不仅能观赏其集美之所有、文化之含量,还能广筑为民祈福的拳拳含义。这道富有意味的风景线,是不会在地平线上消失的,它早已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