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1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金山潮
2023年01月24日

外婆家过年的故事

□黄建平

 

春节期间,我回忆起在前些年回金山老家过年的热闹情景。其中妈妈给我们讲她小时候到外婆家过年的故事,至今还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之中。

妈妈讲到,小时候她姐妹俩随母亲去外婆家过年,是最开心的事。外婆的娘家就在离镇七八里路的凤桐树的小山村里。当年这里没有大路,只有沿山盘岭的羊肠小道。母亲的外婆家也就生活在这闭塞的大山深处,一排草屋就建在庙后的山坡上。这居住着母亲外婆全家二十多口人,我太外公家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三个儿子又都各有四五个孩子,也显得特别拥挤和热闹。孩子多,伙伴多,母亲也格外喜欢去那里玩。同时妈妈也讲到这家里除了人多,家中的不少东西也与众不同,如大水缸,大酒缸。淘米饭萝,菜篮也比一般人家的大,就是烧饭的灶头,大铁锅也是难得看见——显示出了一个大家庭的特征。

妈妈多次讲到她的外公、舅舅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外公与几个舅舅是诚实本分的乡下人,身强体壮,又都是劳动的好手。每天,天蒙蒙亮,全家就开始起床了。妇女们在舅婆的带领下准备饭餐,淘米烧饭,洗菜炒菜,搬柴烧火,有序地忙碌开了。不仅是早餐,因男人们出去山上干活路比较远,来回也浪费时间,所以每天出门还得带上了中饭。饭后还得去房前屋后种植蔬菜,喂猪放羊,放牧鸡鸭等。男人们则开始准备上山劳动的工具。他们有个不成文的习惯,每天一定是满担出,满筐回。出门时会挑上粪便肥料,带上适季的种子,一路进山,就开始一路播种,在山脚道旁种上毛豆、蚕豆、红豆、豇豆等之类的作物、蔬菜,有的小块地种上山芋、花生,可谓四处播种。他们主要的农活还是山里茶叶、毛竹、竹笋,板栗的种植、管理和收获,这也是一家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到了茶叶采摘的季节,家中女人们也会轮班上山去采茶作业,连夜烘制。除了山里田间种植的作物收获外,每天挑回家更多的还有山上的毛竹、树柴、饲草。劳动一天回家后,晚上他们还要破竹劈篾,打各种竹器用具,编结箬壳(毛竹外壳叶)鞋、袜等。家中还养有猪羊,鸡鸭,院中场地上的一大片竹编席上晾晒着竹笋干,霉干菜,萝卜干、山芋干……好一派农家院落的兴旺、祥和、丰盛景象。

过年了,传统佳节这里更是热闹一片。大人们提前忙着蒸米酿酒,杀猪宰鸡,淘米浸豆,磨粉合面,臼米打糕,卤水豆腐……灶间里炉火熊熊,雾气满堂。大盆大碗满盏着各种有荤有素,香气扑鼻,引人胃口的菜肴,毕竟要有二三十个人吃饭的。因为外婆是董家的大女儿,她两个女儿的到来,也特别受到舅舅们的宠爱,格外受款待,家中会拿出花生米,芝麻番薯干,栗子,香榧等不少好吃的山货来。还有这么多年龄相仿的表弟表妹们,满山遍野地放羊、割草、拾柴,玩得真是开心。

妈妈还告诉我们,家庭这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母亲的外公。“他虽然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乡下人,但他是个很有计划,很有办法、很有威望的一家之长,家中一切都是由他来决定和安排。外公识天知地,经验丰富。一年四季,带头领着三个儿子,上山下田,操作农活,亲作自为,耐劳忍怨。一年到头都会出现在山里田间,就是冬天下雪,不是去掘冬笋,就是去打猎,带些山间野味来改善伙食。对三个儿子小家庭他处置得公平合理,收获的花生、板栗,豆类都是每家一升箩,买衣料也是每人有份,小家庭中如有特殊需要支出的也能给予满足。所以儿子大了,成家了,也都没有分家。生活虽然过得辛劳,但也很滋润。兄弟间,妯娌间也还和睦。俗语讲树大分枝,人大分家。但这一家几代这么多人一起生活,吃一锅饭,很少怨言。

我听过妈妈讲外婆娘家的故事,当时听过也没有详细记录。为此我也特地向当年在上虞下管乡下生活过的表弟妹们作了询问、打听和求证,得知凤桐树的老房子早就坍毁了,后人们也都离乡背井,入镇进市发展。这些毕竟也是一百多年前的陈年旧事了,何妨母亲的外婆家也不是当地的什么名门大户,就一普通农户人家……但我还是特写此文,让老一辈的记忆,给下一辈留有一个印象,能有助于我们对传统家庭文化的了解、社会文明美德的传承,也是我的初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