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2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金山潮
2023年02月07日

再谈上海之源

□黄忠贤

《解放日报》前不久刊登的《不懂金山历史,很难懂上海历史》一文,值得深入阅读,每读一次都有新的认识。如果说前面我写过关于此文的读后感——《寻找上海之源》,着重是从“金山是上海最早成陆”这个角度来谈“上海之源”的话,那么本文的认知,则是从金山的人文历史也是上海最早。换句话来说,“上海之源”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即地理之源和历史之源,都在金山。

上海市文史馆原馆长、金山康城文史研究会顾问吴孟庆,早在2007年前应金山卫地方志编委会之邀,提出了“吴郡会稽皆云间,金山亦是上海源”,并在2007年为《金山卫春秋》一书所作的序三中明确指出:“上海源头,学界从挖掘出土的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遗址,考证出青浦、松江是上海人最早的祖居地,从金山同志搜集的史料看,金山无疑可以位列其中。”

在序言中,他讲了两个故事。一是关于万寿寺。三国时孙权为报答外祖姑母对他母亲的养育照顾之恩,于吴嘉禾元年(232年),在金山卫(三国时属吴地—笔者注)地区为其建造了佛堂万寿院(后改为万寿寺),成为上海地区最早的寺院之一。”二是关于‘布袋和尚’。文中提到,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吴越王钱镠之孙钱朝佐资助重金修缮万寿寺,在对佛像妆金时,他对天王殿上的弥勒像作了一个重大改变,将其祖舅父——浙东奉化的一个名叫陈契此的形象塑成弥勒佛像。这位契此和尚常以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形似疯癫,人们称之为‘布袋和尚'。据说他临死前念诵了一首关于弥勒的偈语,因此民间传说他是弥勒佛的化身。钱朝佐则将表情严肃的传统弥勒像塑成袒胸露腹、笑口常开之态,并撰联一副:“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物;开颜便笑人间好笑之事”。从此,弥勒形象家喻户晓流传至今,作为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例证……

区博物馆馆长余思彦对金山历史文化也有所研究,他在2021年长三角首届盐文化与盐产业研讨会专题会上作了《金山的海盐生产与霍光信仰》的专题发言,关于上海地区最早出现的古县城是海盐县,就是今天金山滨海地区。他提出,“海盐县是上海地区最早出现的县城。县是中国古代最稳定的行政区划,置县的早晚反映了地区开发的早晚,县城是一县所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谭其骧先生也曾指出:‘一地方至于创建县治,大致即可以表示该地开发已臻成熟。如果以创设县城作为中国古代城市文明的标志,那么我们可以说上海地区最早的城市文明出现在秦海盐县(即今金山区境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