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不见旧灶头,最喜花开烟火气
□ 孙振明
无论从哪个视角,在吕巷传统农家的灶披间,拨开烟火和蒸汽的氤氲,你都能找到这个农耕民族绵延不息的文化传承和信仰崇拜的朴素标志,那就是名闻遐迩的“灶花”了。
灶花,顾名思义,是由民间画匠用炭笔、墨汁和五彩颜料画在农家灶头上的各种图案,叫做“灶头画”,是江浙沪一带农家灶台文化的产物。从吕巷灶花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粗略地分为图画与文字两大类别。
占据主体的是充满寓意和祈愿色彩的花鸟神仙画,譬如连年有余、花开富贵、喜上梅梢、松鹤延年、节节高升以及八仙过海、福禄寿财的神仙等;文字所占比例较少,同样多为福、喜等吉祥字以及小心火烛和注意安全之类的警示语。
马克思说: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吕巷灶花的画匠们非常精准地把握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并且汉语的博大精深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联想空间,譬如:“连”与“莲”同音,“余”与“鱼”同音,当鲤鱼与莲花构成画面时则清晰地指向“连年有余”,表达每年都能结余钱粮、生活越来越富裕的美好祈愿。
而在“喜上梅梢”中,喜鹊指代 “喜事”,梅梢谐音“眉梢”,寓意好事即将来临。同样地,蝙蝠指向“福”,青竹与“节节高升”的对应,桃子与高寿的文化联系……
透过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灶花所表达的无一例外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和祈愿,当然也是辛勤耕作动力之源的强大心理暗示。
继续探究吕巷灶花,在农家烟火缭绕的五颜六色里,很容易发现农耕文明绵延千百年至今的朴素信仰以及神明崇拜。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既然“吃饱饭”是一件天大的事情,那么灶披间无疑是家庭“重地”。
在天灾人祸、生产力低下的封建时代,祈求某个至高无上的神明来佑护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于是,福、禄、寿等神仙直接出现在吕巷灶花的画面里,从灶头落成那一刻就默默地注视和保佑着虔诚的人们。
可以想象,劳作一天的男人回家,坐在灶披间门口的竹椅上,抽一袋解乏的土烟,小狗和儿女们跑进跑出在嬉戏,妇人正在灶头上下忙碌着。灶火跳跃,那些花鸟神仙在蒸腾的水汽油烟里忽隐忽现,该是一幅多么温馨和令人畅快的场景!
有趣的是,灶花的“繁茂”其实还绕不过对另一位可能是家喻户晓的老神仙——灶神的崇拜。在《论语·八侑》中: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可见,至少在春秋时期,灶神已经入驻屋内成为值得人们“献媚”的神仙。
此后漫长的岁月,灶神有了或男或女的性别之分,有了灶王、灶王爷以及“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等多个称谓,但身居灶头,察人间善恶并向天庭汇报的职责却保持稳固。
张恨水在《八十一梦》中的三十六梦里提到灶神的职能:“灶神在天,一本直奏。”道教的《太上感应篇》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这里的“司命”是指灶神,“算”是一百天,“纪”则是十二年。意思就是灶神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罪恶轻重减其寿命,少则一百天,多则十二年。
如此看来,灶神可算是中国民间诸神中资格老,地位高的一位大神了,所以灶神是断然不敢得罪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上海卷《金山县歌谣分卷》有记:…有啥大人小囡得罪侬,请求灶君老爷原谅点,勿要一本直奏上天庭。
又记录在灶神面前当心的注意事项:侬寒天烧火两脚勿要搁灶门,日后生疮生疖不安宁。灶面前勿好闹嚷嚷,触犯灶君罪勿轻,以后生病六痛苦万分。因此在各地习俗中,有的尊灶神是“一家之主”(当然,户口本上是没有的),也有的在灶边墙上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给予充分笼络的。
《吕巷镇志》第二章的风俗中记载:腊月二十三日夜行“斋灶”,用糯米粉团、饴糖等供奉灶君,请灶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供品是颇有讲究和深意的,尤其是饴糖。因为灶神吃完供奉就要上天汇报一年的考察结果,吃了饴糖嘴巴会被粘住,让这老神仙满肚有话却说不出来,自然也就说不成主人的坏话了。
由此看来,灶神其实又是一位极富人格化的神仙,人们略施小计或者给些小恩小惠甜言蜜语,这神仙也竟给忽悠过去了。有时不免想笑:老神仙住在灶头,每日烟熏火燎不算,临到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却又被糖粘住了嘴,真是情何以堪?!不过再想,生民艰辛,日日劳作,难免不慎忤逆神仙,其实都是无心之过。此时耍些小聪明,玩点儿小幽默,看在那些漂亮的灶花面上,神仙也是会谅解的吧。
从老画匠的口述中得知,吕巷当地还有“新人不见旧灶头”的风俗。也就是谁家儿女结婚,一般都会新砌灶头。新人新灶,寓意生活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红红火火走向幸福和美满。这该是家庭中一个最让人激动的时刻:新的灶头即将落成,老画匠趁着石灰粉刷好的灶壁未干,拿出毛笔,蘸满掺了白酒的水彩,开始画下已经烂熟于心的第一根线条。
主人家在欣赏,徒弟们在揣摩,邻居的大人孩子都在围观。简易的工具其实不是在作画,艳丽、质朴甚至古拙的画面其实也不再是纯粹的灶花,而是正在为即将开始的、丰衣足食、祥和美满的新生活点睛呢!
不过,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老式的灶头正在消亡,但已经成为“非遗”项目的吕巷灶花不会消失。正如灶披间里那种温馨浓郁的生活气息,正如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祈愿,永远也不会消失。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