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山记忆
(二)
□ 王顺林
徐霞客将最后一次西南远游的起始点放在了佘山。崇祯九年(1636年)秋,徐霞客西南之游前,第五次来松江佘山。徐霞客在其《游记.浙游日记》载:“丙子九月……二十四日五鼓行。二十里至绿葭浜,天始明。午过青浦,下午抵佘山北……二十五日清晨,眉公已为余作二僧书,且修以仪。盖前犹东迂之道,而至是为西行之始也。三里过仁山。又西北三里,过天马山。又西三里,过横山。又西二里,过小昆山,又西三里,入泖湖。绝流而西,掠泖寺而过……”上述日记可见,这是徐霞客西南之游前,最后一次到松江佘山,是特地向陈继儒拜别,并把佘山作为此次西行的起始地,可见他将陈继儒的支持看得是非常重要,说明陈对他西行给予了很大帮助和支持。
徐霞客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五月进入云南的,八月到昆明后,游资告罄。那时,唐泰已收到陈继儒的来信,正在昆明四处打听徐霞客的消息,但几次失之交臂。后来在周恭先等人的帮助下,最终徐霞客到晋宁与唐泰相见。两人诗词唱和,欢歌饮宴,甚是对味。唐泰不仅热情接待了困厄中的徐霞客,还为他准备了滇西之行的行装。徐霞客说“大来虽贫,能不负眉公厚意,因友及友。余之穷而获济,出于望外如此”。
当时,木增虽远在滇西北的丽江,但与昆明等地建立有密切的关系网。在昆明徐霞客收到丽江土知府木增派专差送来的请柬。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二十五日,徐霞客从云南佛教圣地鸡足山抵达丽江古城。因木增卸政之后,常居于玉龙山麓的福国寺,徐霞客被接至福国寺与木增相见,下榻于法云阁南厢房中。翌日,木增设宴于解脱林东堂,为徐霞客接风洗尘,宾主席地而坐,大肴八十品,以上宾之礼相待。《云薖淡墨》是木增的一部读书札记,木增对此书十分重视,请霞客校正,并求为其作序。由于木增的一再挽留,徐霞客在丽江住了17天。临行,木增在木家院为徐霞客饯行,并令其子从学,拜徐霞客为师,说:“犬子新进,虽事笔砚,而此中无名师,未窥中原文墨,求为赐教一篇,使知所法程,为身佩服。”。
应木增之约,徐霞客留在悉坛寺抄录碑铭、《藏经》及各种史书中的有关资料,开始着手撰修《鸡足山卷》。不久,徐霞客“风疾”病发,四肢出现疹块,进而遍及全身,弘辨、安仁诸僧找来草药,每日用温水给他蒸熏治疗。木增随时派人前来视探,并叫寺僧为霞客延医治病。
到次年(崇祯十三年)正月,徐霞客的身体已越来越虚弱,双足已经瘫痪,完全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丽江木增闻讯,立即命通事前往,派人用滑竿护送徐霞客回乡。他们日夜兼程,跋山涉水,历时150余天,经湖北黄冈,将徐霞客安全护送回到江阴家中。到家后,徐霞客已卧床不起,只得将他沿途所写的日记和文稿托交亲友整理。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徐霞客病逝于江阴家中,时年55岁。
在丽期间,徐霞客对丽江的山川地貌、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关系、风土民情、生产生活,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并在《徐霞客游记》中作了翔实的记录。 这期间,徐霞客完成了《鸡足山志》,撰写了《溯江纪源》《滇中花木记》《丽江纪略》《法王起源》等。在《溯江纪源》中,徐霞客通过他在云南元谋、丽江等地的实地考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
如今,雪山有情。丽江人民在纪念徐霞客走进丽江、发现丽江的同时,记载明代名士陈继儒在徐霞客走进丽江、发现丽江中所起的作用,让后人看到俩人交往之真挚的朋友情,实在是“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全文完)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