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8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校园
2024年08月02日

寻敦煌

同凯中学 八(3)班 张墨涵

 

敦煌,一个同太阳一般耀眼的名字,长久以来深深烙印在我心底。

四大文明的汇集碰撞,十一个朝代的兴盛更迭,莫高窟的灵动飞天,沙与泉的千年厮守,玉门关的春风不度……让我惦之念之,心向往之。终于,这个暑假,背起行囊,一路向西,去敦煌,去追寻心中那个美丽的梦。

 

见山

 

鸣沙山下。那沙丘,远看连绵起伏,如虬龙蜿蜒;近看如大海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沙垄相衔,沙脊如削。一道道近乎完美的线条,将沙山的轮廓勾勒得如刀刻般刚硬,又如漫坡流水般柔软。正是日暮时分,鸣沙山翘首仰望天空,半明半暗,阴阳交割,如同一座静默了三千余年的巨型雕塑。这静谧而神秘的美,令人敬畏。

爬上沙丘,我极目远眺,追寻着历史的足迹。恍然间,猎猎西风中似响起古道驼铃,绵亘的驼队跋涉在丝绸之路上;又似有沙场的拼杀声、战马的嘶鸣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又似那离人的相思曲,一唱三叹,如泣如诉……

白云苍狗,大漠风沙虽抚平了这些历史的痕迹,却也沉淀了历史的厚重、声声驼铃,消失于大漠深处。鸣沙山,依旧无言,以山的胸怀守望千年敦煌。

 

见水

 

“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

漫步月牙泉畔,水面泛起的阵阵涟漪直入心底。湛蓝的泉水如一块翡翠镶嵌在金色沙丘上,倒映着连绵的沙山和守候千年的亭台楼阁;泉边点点芦苇晃动,白杨亭亭独立,垂柳细枝轻拂,沙枣花香袭人,野鸟成对翔集;水中游鱼成群,岸边绿草如茵。“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涟漪。”山色水光中,我已经忘却正身处塞外,更像来到一片流水人家的世外桃源。

我惊叹造化之神奇,想象千年前在大漠中苦苦跋涉的张骞、班超、霍去病……看到这泓清泉时该是多么欣喜,这宛如故乡的景色又会给他们带来多少慰藉。

纵使时光千年流转,月牙泉永远如一弯新月,静静地躺在黄沙中,清澈如初。

 

见敦煌

 

余秋雨先生说:“看敦煌莫高窟,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站在三危山巅西望,银灰色的砾岩峭壁上,古洞飞檐蜂拥错杂,千佛灵岩莫高窟若隐若现。

公元366年,三危山的万丈霞光感动了一个叫乐尊的和尚,他在这里凿下了第一个石窟。没想到,从此竟成就了一处震惊世界的文明圣地。于是,我看见释迦静坐于窟内苦修,两颊瘦削,眼睑微垂,双唇紧闭;我看见了观音菩萨款款走来,两道长眉下,双目微启,动态轻盈,温婉柔情;我看见飞天反弹琵琶,身姿飘逸,眼神灵动,华丽唯美;那思维禅定的瞬间,那融入慈悲的微笑,那色彩与线条之间流动的乐章,带领我穿越了久远的时间长河,真切地摸到了历史的脉动。

我内心激荡不已,仿佛与眼前这些美轮美奂的壁画,喜怒安详的彩塑有着某种久违的共鸣。我想,千年前那些工匠们应该也是感受着同样的激荡,才创作出这些艺术瑰宝。这是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的中华儿女,流着同样的血,绵延着同一支文化之脉。

在敦煌,我穿越时间的沙壁,追寻中华民族深远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亦于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愿未来,我能再与敦煌,种中华文化,和古人,重逢。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