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香里的“蟹”逅
□ 高 低
自古以来,蟹便以其鲜美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古人的青睐。然而,古人对蟹的热爱,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口腹之欲,它成为了文人雅集中不可或缺的风雅之物。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便对蟹情有独钟,他曾赋诗云:“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这里的“尖团”,便是对蟹钳与蟹脐的生动描绘,形象地展现了蟹的特有形态。在那个诗意盎然的年代,品蟹、咏蟹,成为了文人墨客秋日里的雅集盛事,蟹,似乎也成为了文人风骨的象征,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
蟹的味道,是秋天独有的馈赠,它融合了鲜、甜、香、嫩等多重口感,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
蟹的烹饪方式繁多,从清蒸到醉蟹,从蟹粉小笼到蟹黄豆腐,每一种做法都是对蟹之鲜美的极致追求。清蒸蟹保留了蟹的原汁原味,肉质细嫩,入口即化;醉蟹则以其独特的酒香和鲜美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蟹粉小笼和蟹黄豆腐,则将蟹的鲜美与面食、豆腐的细腻完美融合,成为了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品尝之间,仿佛能听见秋风的低语,感受到水乡的柔情,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共品蟹之美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蟹常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寓意。如“甲壳虫,长命百岁”之说,便是对蟹的美好祝愿。同时,蟹的横行霸道,也被文人赋予了不畏强权、特立独行的象征意义。明代画家徐渭的《黄甲图》,便以蟹与菊为题材,借蟹之“甲”与科举之“甲”谐音,寓意科举高中、仕途顺畅;同时,菊之傲霜与蟹之横行,又共同传达了文人不屈不挠、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在现代社会,蟹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汪曾祺,这位水乡之子,在其笔下,蟹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连接水乡生活与自然风光的纽带。他深情地写道:“秋天,是吃蟹的季节。我的家乡是水乡,蟹多得很。每年秋风一起,河滩上便布满了捕蟹的竹篓。”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一幅水乡秋日捕蟹的生动画面。
在现代作家中,也不乏对蟹情有独钟者。如作家阿城在其散文中写道:“蟹壳上的图案,如同古代的文字,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一只蟹,都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蟹的形态之美,更赋予蟹以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墨香四溢的书卷里,与蟹的每一次邂逅,都不仅是对味蕾的极致挑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文化的深度探索。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