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1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综合
2024年11月15日

金山法院援疆干部熊艳蓓脚踏实地服务当地

“愿做山与海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2023年10月,一批法院青年干部从上海出发对口支援新疆,熊艳蓓作为其中一员,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乌鲁木齐中院)。从金山到天山,她思考了三个问题:来疆为什么?援疆做什么?离疆留什么?

在塔什库尔干县巡回法庭,熊艳蓓找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塔什库尔干县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三国交界,这里的法院干警在高海拔、极严寒的艰苦环境广泛开设高原“巡回法庭”。这群坚守祖国边疆、无怨无悔的“牦牛背上的法官”让熊艳蓓倍感触动。她在心中告诉自己,“我要多走一步,多想一点,多做一些,让这片土地见证我的努力。”

初到乌鲁木齐,熊艳蓓主动前往各家基层法院调研。她发现,乌鲁木齐两级法院精通双语的工作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当诉讼参与人兼有少数民族群众和汉族群众时,要么等双语法官排期,要么出钱请双语律师或翻译。

根据组织安排,熊艳蓓代表法院联系技术公司,将多语种庭审实时翻译模块与“无书记员庭审”结合,推出智慧法庭,实现了少数民族语言即时录入系统、同步转译汉语,两种语言在法官操作端分屏展示,使汉语法官能够准确掌握庭审信息。马上,全疆22家法院投入使用智慧法院,不仅让少数民族当事人能使用本民族语言参与诉讼,还降低了外聘翻译可能造成的泄密风险。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中,熊艳蓓逐渐找到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援疆期间,熊艳蓓参加了全国相对薄弱基层法院“脱薄”工作。曾任基层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的她本能地思考:乌鲁木齐中院作为首府法院,如何实现大体量法院审判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这恰巧是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像上海数字法院一样,让数据赋能审判管理,给当地留下一座数字化宝库。

调研8家基层法院后,熊艳蓓和同志们一起制定了计划——建立一个集中组织协调审判管理的功能综合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乌鲁木齐中院成功打造了全疆首家审判管理调度中心,集研判会商、跟踪监管、指挥调度三大功能为一体。熊艳蓓说:“援疆是一场双向奔赴,我会继续保持与新疆法院的密切联系,做山与海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原载于“上海高院”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