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小哥的一条建议,让居委会动了真
从“皱纸片”到“百草园”
“广场边的绿地真的要变身了?”6个月前,快递小哥蒋张宇辰把皱巴巴的建议单塞进“壹间信箱”时,绝对想不到在朱泾镇临源居民区“百草园”项目启动仪式上,他的潦草字迹被“投影”成了一张张充满创意的设计图。
从一张皱纸片到草木疗愈空间,废弃边角地究竟如何借人民建议实现了魔幻变身?
本报讯 (通讯员 殷洁如)日前,位于朱泾镇临源居民区的百草园进入复垦阶段,不少居民举着手机拍下施工进展,发到业主群里“剧透”。
这个融合中草药文化的空间,是一名叫蒋张宇辰的快递小哥建议的结果。去年夏天,临源居民区的小广场凉亭里,蒋张宇辰正等待客户取件。一阵蚊虫的叮咬让他忍不住吐槽:“这里的麦冬长得太密,蚊子多得受不了!”一句无心之言,被路过的叔叔阿姨们纷纷附和。当天,他随手撕了张白纸,潦草写下“临源二村广场蚊子多,修剪下麦冬、绿化优化下!”的建议,塞进社区“壹间信箱”时,他还在嘀咕,“估计是石沉大海”。
没曾想,48小时内,这张泛着汗渍的纸条已贴在居委会议事厅的白板上。临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徐茜回忆:“为了激活‘沉默多数’,让老旧小区活起来,当时我们正在推进‘网格有约,有话大家说’机制,这张纸上的建议既具体又紧迫,恰好成为试点案例。”
根据《朱泾镇临源居民区深化“网格有约,有话大家说”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办法》,居委会须在2天内接单,15个工作日内启动响应。接单后,居委会迅速组建工作专班,联合物业、居民代表实地勘察。小广场旁的绿地因麦冬过度生长,积水滋生蚊虫,令居民避之不及。一场由民意驱动的改造行动就此展开。
为精准回应居民需求,居委会邀请镇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办公,结合居民意见,最终确定将“治蚊”与“增绿”“赋能”结合,规划打造融合中草药种植、休闲教育、社区文化的“百草园”。居民王阿姨全程参与讨论,她自豪地说:“我们一起除了麦冬,对于园子里要种些什么草,也是一起商量出来的!”
蒋张宇辰的建议提交后,居委会先后召开了8次居民座谈会,历经5次方案修改,才最终敲定。而“最优解”的诞生,离不开区域化党建共建单位的参与。
“百草园”划设的三大功能区皆有“社区合伙人”的助力。中草药园由仁善、济德两家中医门诊部包干,种植金银花、薄荷等驱蚊草药,同时开设“草药课堂”,将中医文化融入社区;新兴园则依托朱泾镇青创联青年企业家资源,设计花瓣状种植区,打造艺术化绿植空间;幸福园采取居民自治模式,通过共享绿植增强社区凝聚力。此外,金山巴士三分公司党支部捐赠了20组石笼凳供居民休憩。这种“双向奔赴”让群众心声找到了“最大公约数”。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