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金山潮
2025年04月01日

白龙糕坊记

□ 冯 强

 

有朋自吕巷来,送我一盒豆沙馅白龙糕。他说,这是一盒产自家乡,能记住乡愁的米糕。

当晚隔水蒸软,立即品尝,甜而不腻,吃口恰到好处,比我以前尝过的各色米糕都细腻可口。于是又托友采购了两回这包装喜气、价廉物美的白龙糕,除自己大快朵颐外,还送给亲戚和周围朋友品尝,好评如潮。

米糕早在西汉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扬雄的《方言》中,已有“糕”的称谓。在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里,也记载了以米为主要食材的脂油糕、雪花糕、软香糕、百果糕、栗糕的制作方法,只不过古人对米糕的制作,有着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被打上“乡愁”印记,已有百年历史的上海非遗吕巷白龙糕,显然也在粉糕之列。

为探“记住乡愁”的究竟,今年春节前,我特意拜访了白龙糕的第四代传人,已入行40余年、现年65岁的陆建强师傅。行前,查阅了有关资料,得知白龙糕与国家级非遗吕巷小白龙有一定渊源。我曾多次欣赏小白龙舞龙队的精彩表演,于是,对白龙糕的好奇心又增了几分。

冒着细雨,车过干巷塘人民桥,右拐近百米,便来到了干溪街前店后作坊的建强糕点坊。要不是门上高扬绘着白龙的两面糕旗,这个门面小小的糕点坊,还真会被看走眼。

进入比较局促的店堂,一角放置了五六种获奖证书,电视机在滚动播放电视台介绍这个糕点坊的视频,书写着“白龙糕坊”金色大字的横匾特别醒目。在与陆师傅交谈中才得知,“小”倒是体现了这个传承前辈技艺的手工作坊,家庭成员即糕坊全部工作人员。在我逗留的一个多小时里,先后来了4位购买白龙糕的顾客。顾客的到来,使这个小小的糕坊充满了生气。

米糕被诗人誉为“新香甑雪糕”,为达到这一境界,陆师傅说,首先要把好食材关。他家的糕主要食材用的是东北黑土地的新大米和长三角的新糯米。两者配制的比例要刚刚好,才能做到糯而不粘牙,用他的话来说,大米和糯米要做到阴阳平衡,为这个“平衡”,摸索了好多年,才获得成功。

从选食材到米糕出笼,要经过泡米、轧粉、拌糖水、筛粉、奘糕(将糕粉舀入模具)、蒸糕等近十道手工工序,任何一道工序把关不严,都会导致质量下降,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已成为陆师傅家白龙糕的铁律。

陆师傅家的糕与其它店的米糕每板大小、售价差不多,却重很多,每盒两板,竟约三千克,如果说秘密在他家的糕比别人家厚得多,还不如说他家的糕实诚。我问陆师傅,此举是否与竞争有关?他笑而不答,只说,我家白龙糕90%以上是回头客,2024年全年售出将近4万板。

近年来,中式糕点有重新“翻红”的趋势,过去的名牌稻香村、杏花楼等品牌被消费者持续看好,像白龙糕这样的具有鲜明地方传统特色的糕点,崛起的势头十分强劲。金山不少镇都有自己的米糕,而名声日隆的白龙糕,2024年应邀参加了十多场展销活动,其中有一部分还是跨区的呢。

目前为止,建强糕点坊的吕巷白龙糕还没有规模化扩大产量的打算,仍保持着手工作坊、“小家碧玉”的特征,只有在他家才能买到这样的品质高、带着浓浓乡情的米糕,尤其在传统节日里,持一糕说家乡好,这就是能记住乡愁的主要原因。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