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脚下的土地共鸣
□ 鲁慧旎
曾几何时,我如同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鹰,满心憧憬着远方的天空,竟险些忽视了脚下的这片土地、这片默默承载着我所有欢笑与泪水的土地。
我很爱读历史书,书页翻动之间,那岁月里的吉光片羽总能跨过山海,深深震撼我。然而,有一本历史书常伴我左右,却总被我遗忘,那就是——村志。
响应“山花奖”得主郁林兴老师的号召,我加入了为枫泾镇新华村挖掘地名文化的队伍。然而,说来惭愧,首次翻看村志,密密麻麻的文字差点让我打起了退堂鼓。
在迷茫之际,我偶然翻阅了群内分享的故事初稿,茅塞顿开。新华村那些曾被我忽视的村志细节,如今在其他作者的笔下焕发出别样的魅力,。
于是,在几位老师的示范下,我开始逐字逐句地研读这本村志,静下心来,方觉其中的深意与趣味。
半页纸上,前段刚描写了机械生产粮食的大好局面,后文却急转直下,道出了“台风使得庄稼颗粒无收”的凄苦。这正是历史的浩瀚之处,寥寥数语,便将人民的喜怒哀乐囊括其中,构筑了新华村的厚重历史。我细细探寻这些故事,努力让它们在笔下重焕生机,与此同时,那份久违的乡愁也在我心中悄然复苏。
我家住六楼,阳台视野开阔,绿意盎然。远处产业园巍峨耸立,蓝天映衬下更显壮观;近处河岸繁花似锦,摇曳生姿。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偶尔疾驰而过的绿皮火车。它的轰鸣声,仿佛穿越时空,带来了远方的故事和风情。
每当火车经过,我都会情不自禁停下手头的事儿,目送它带着人们的期待和梦想,在瑰丽的夕阳余晖里驶向未知的远方。
我生在枫泾、长在枫泾,美好的回忆散落在古镇的每个角落。小时候,爷爷接我放学时,定要在桥头买几个刚出炉的小笼包给我填填肚子;小时候,我耍赖不去幼儿园,捏着小面包碎说要喂饱枫溪公园里的小金鱼才肯走;小时候,我晚饭后跟爸妈手牵手散步消食时,总能在走街串巷时淘到一些好吃好玩的……
枫泾镇不大,但承载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我渴望继续去挖掘、去研究、去描绘,让更多人领略我家乡的独特韵味,感受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与脚下的土地共鸣!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