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3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漕泾一版:要闻
2025年03月25日

“思政课堂”+“乡村实践”

水窠里·大学村正式开村!

本报讯 (记者 杨阳)3月15日上午,“激发县域思政引领力 绘就乡村振兴实景图”上海漕泾水窠里·大学村开村仪式在漕泾郊野公园“在水一方”综合体举行。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豫峰,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翁文磊,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俞旻骁,副区长潘恩华,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团市委学校工作部部长葛银锋,市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副处长尉程炜,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张小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岩,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市委党校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马立,漕泾镇党委书记王咏梅,漕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卢坚等出席活动。

仪式上,刘豫峰、刘承功、俞旻骁、潘恩华、葛银锋、王咏梅、卢坚共同启动开村装置,正式开启漕泾水窠里·大学村的新篇章。

刘承功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党政对上海漕泾水窠里·大学村开村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希望以此次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与金山区更加紧密地携手,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深化合作。特别是要推动学校优势特色与金山的乡村振兴事业更好地同频共振,努力在“三个百里”美好画卷中增添更多的风采,在全方位服务上海和金山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学校更大的作为。

俞旻骁在致辞中表示,水窠里·大学村的诞生,是金山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注脚,是金山区深化校地协同创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破题之举,是金山区汇聚青年英才力量、激活乡村发展动力的重要引擎。希望各高校、企业共同携手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将上海漕泾水窠里·大学村打造成校地合作的示范样板、青年成长的梦想摇篮、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

活动中,潘恩华,尉程炜,东华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晓杰,马立,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盛建军,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郑瑛,王咏梅共同启动上海漕泾镇水窠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这也是上海市首个镇域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会人员通过视频,“沉浸式”走近漕泾镇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观摩了一堂《“点绿成金”:漕泾乡村振兴的生态智慧与现代化交响》思政课。

同时,水窠里·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也正式挂牌成立。王治东、漕泾镇党委副书记章静静共同为水窠里·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揭牌。作为“专家智库”,工作室将汇聚优秀师资下沉到乡村,有效发挥名师“头雁”作用,积极构筑思政教育高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真正实现“开门上大课,学在天地间”,让广大青年学子切身感受乡村振兴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活动中,还发布了上海市乡村振兴青年实干家计划。金山团区委书记乔楚、东华大学团委书记柴煜共同签署金山区、东华大学区域化团建共建协议。未来双方将携手共进,汇聚更多高校学生的力量投身金山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带动乡村,乡村赋能青年”的美好愿景。

由上海市妇联、市教委主办的“海鸥计划”项目也首次落地金山。翁文磊,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晔红,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民民,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海鸥计划策划人蔡婷共同启动海鸥计划走进金山项目。

现场,还发布了十条上海漕泾水窠里·大学村、数字游民国际村乡村振兴支持引导政策。超600万的扶持资金,鼓励数字游民和青年创客支持乡村振兴业态发展、就业支持、在地宣传、人才入乡、产业联动等创新创业项目,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让“有为青年”成为“在地青年”。

北大汇丰商学院创业实践导师檀林、卢坚、原乡映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燕宁、北大汇丰创业中心项目负责人张晓轩共同为水窠里·朴门国际数字游民创客学院和未来实验室漕泾共创基地揭牌。

水窠里·大学村的建设,是继数字游民国际村建设后,漕泾镇乡村振兴的一次大胆探索,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为上海市首个镇域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水窠里·大学村将致力打造“青年入乡、人才兴镇、产教融合”的创新样本,让高校的智慧与乡村的沃土结合、青年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实现“新”青年与“泾”土地的双向奔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