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新漕泾二三版:专版
2025年03月25日

水窠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正式启动推出首批5条研学线路与8堂实践教学课程

作为市委党校、市团校“双挂牌”现场教学基地,漕泾镇具有优质的生态环境、较为完善的农村实践课程体系以及成熟的乡村振兴转化研学、参观路线,依托全市首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资源优势,为思政课堂提供了更多的拓展实践平台。

开村仪式上,漕泾镇水窠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正式启动,以镇域大思政课为引领,以金山区生态文明蜕变和乡村振兴蝶变为生动教材,推出了首批“习近平总书记金山足迹”“因地制宜走好乡村振兴示范”“‘古上海·新漕泾’优秀传统文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5条研学线路以及8堂生动的实践教学课程。

同时,成立水窠里·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作为“专家智库”,高校师资将下沉到乡村,把思政教育“小课堂”搬出教室,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开启青年成长的“第二课堂”,让广大学子切身感受乡村振兴“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

在水库村村史馆,学生们参与了一堂题为《漕泾“五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传承与创新》的思政课。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和馆内丰富的史料展示,他们深入探索了漕泾镇的古冈身、古县治、古海塘、古海关、古制盐等“五古”历史文化,并学习了这些文化元素在乡村振兴中的传承与创新实践,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持续的活力。

在太和水养殖及净化水处理水基地,思政课老师为学生们讲授了一节题为《从污水净化到南果北移: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漕泾实践》的思政课。太和水基地不仅有着先进的水处理技术,还通过“南果北移”项目,将南方的水果品种引入北方种植,丰富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这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漕泾镇的生态效益,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学生们实地考察了太和水基地,深入了解了从技术研发到三产融合的全过程,深刻体会到漕泾镇通过科技创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从而实现生态文明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沪尚水乡“诗画”般的乡村图景、沉浸式的研学体验,仿佛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让青年学子深植于心。循着这条研学路线,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通过实地考察,深刻体会到了漕泾镇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他们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生态、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综合提升。漕泾镇的实践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激发了他们对未来乡村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水窠里·大学村不仅是漕泾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又一重要实践,更是高校智力资源下沉乡村、服务社会的创新平台。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