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亭林月览三版:社区·民生
2025年09月10日

换季养生 多给身体做“减法”

白露刚过,暑热仍在。此时,人体生理节律处于“由张转敛”的关口,换季养生如何走得稳妥?有哪些常见的养生误区?一起来聊聊。

内热未清,秋燥先至

秋病多在夏热中埋伏。初秋,湿热未除,早晚却已有凉意。阳气趋于内收,汗液分泌减少,毛孔逐渐闭合,体表防御力减弱。这个阶段容易产生感冒频发、腹泻不断、情绪起伏、皮肤干燥等症状,这种“内热未清、秋燥先至”的错位感,是许多慢性病、亚健康状态反复的诱因。尤其肠胃脆弱、呼吸道敏感、情绪不稳的人群,容易在这个节点出问题。

交替时节,少做两件事

换季调养的关键,不是“吃什么补什么”,而是“顺其天时,调其节律”。不少市民在生活中常因“过度”而导致夏秋之交易生病。夏秋交替要少做这两件事:过度消暑贪凉、过度锻炼。

很多人延续夏天的习惯,仍饮用冰奶茶。实际上,冷饮是不宜在夏秋交替之际饮用的。过食冰镇瓜果或冷饮,易导致寒邪直中太阴脾经,出现呕吐泄泻、脘腹冷痛等症状。若夜卧贪凉,则易导致寒邪客于足太阳膀胱经,引发头痛恶寒、项背拘急。

初秋时节,天气逐渐凉爽,很多人喜欢在此期间进行大量运动,然而,过度出汗反而会耗气伤津,导致心阳受损、心血不足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甚至中暑虚脱。专家提示,锻炼应当选择清晨或傍晚时分,建议以八段锦、太极拳等柔和功法为宜,每次以“微微汗出”为度,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

不做“加法”,勤做“减法”

顺应时节,应做好“养收”。“养收”不是“加法”,而是“减法”——减去夏日虚耗、减去寒凉饮食、减去晚睡习惯、减去情绪波动。只有先“减”才能“收”,才能真正养阴、养身、养神。

此时养生要把握“扶阳祛湿”的总原则,既要顺应天时,借助自然阳气驱散体内寒湿,又要注意固护正气,做到“起居有常”,避免过度耗伤阳气和津液,调养精神、保养正气,如此才能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养生效果。

顾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