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帆桨锚” 助力乡村振兴之舟行稳致远
走进张堰镇秦阳村,村庄环境优美洁净,农家庭院错落有致,特色文化墙随处可见,蔬菜基地满眼翠绿,大小公园人气十足,和美乡村建设如同徐徐展开的画卷,“向往的生活”仿佛被具象化了。近年来,秦阳村先后荣获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金山区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等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村党总支深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以文化为桨,增添富民强村“内动力”。“一棵树矮婆娑,满树挂秤砣。我们平时吃的茄子,金山话叫‘落苏’。”秦阳村乡音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金山本地学生、亲子家庭前来研学体验,孩子们正跟随讲解员在蔬菜展示区“边游边学”农家蔬菜的方言名称。秦阳村党总支在保护、传承、开发、创新和活化等多个维度深入探索,通过巧做“闲置文章”,将位于村委会东侧的老机口进行改造,变身为外观清雅简朴的乡音馆。优化村史馆功能配置,设立小鲁班手工坊。结合村部现有农耕文化乐园、劳动实践基地等优势资源,在村民公园设置多个农耕寻宝打卡点。将村史馆、农耕馆、乡音馆、小鲁班手工坊等“串珠成链”,打造沉浸式农耕文化体验新地标——秦阳村农耕科普基地,开辟乡村踏青、农耕研学、时令采摘等特色项目,不仅为青少年提供实践教育平台,还通过农旅融合带动创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的“新引擎”。
以农耕科普基地为载体,秦阳村转变创收思路,更加注重建立“造血”新机制。一方面强化品牌意识,注册“爱聚秦阳”商标。另一方面创设村级直播间,为村农民合作社拓展线上销售平台,同时围绕“自媒体+农业”主题,邀请专业人员开展直播培训。
以党建为帆,锻造全面振兴“红引擎”。村农耕科普基地的投入使用,使秦阳村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近年来,秦阳村党总支紧贴党员群众现实需求,深入开展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行动,不断完善“1+4”党群服务阵地矩阵建设。依托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利用结对单位帮扶资源,全面升级办公硬件设施,优化阵地功能配置,依据村级事项办理清单,围绕民生高频服务事项,充分发挥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作用,推行帮办代办服务。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整合公共设施、服务空间、活动阵地等资源,将各类组织、机构的场地,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拓展延伸为党群服务场所。
以党群服务阵地为载体,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秦阳村党总支组织党员围绕村重点工作提建议、听想法,及时掌握社情民意,积极引导党员参与村级建设、管理和监督。
以治理为锚,激活持续发展“生命力”。“这个埭上好几家人都在造房子,入户路破破烂烂,我们出行不安全啊!”“您别急,情况我们已经了解掌握了,今天把大家聚在一起,就是商讨几家农户如何分配维护款项的。”在秦阳村9组农户场地上,开展了一场邻里调解,村干部、埭长和农户们围坐在一起议事。这是秦阳村推行片、组、埭“三长制”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的一个缩影。秦阳村党总支科学构建“片-组-埭”三级联动架构,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片长,按照“有热情、有精力、有能力、有群众基础”的“四有”组长标准选任19名组长,在村民代表、党员、志愿者中推选办事公道、热心服务群众、身体状况能胜任、有一技之长的,常住在本村的村民担任“埭长”,织密由村党总支到农户的主动服务网络,及时了解并响应群众需求,妥善解决各类基层问题。
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组长、埭长的责任落实情况、身体状况等及时调整,确保“三长”队伍能真正履职干事,获得群众信赖。持续健全工作机制,“三长”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群众传达政策、收集民意等。建立民情处置机制和“发现、反映、解决、反馈”问题的闭环机制,将群众线上线下、来电来访等诉求分为接到立马办、村级及时办、部门联合办三个大类,进度一周一反馈、问题一月一清零,从机制上保障“小事就地化解、大事协同处置”。
秦阳村党总支将奋力扬起党建引领之帆,破浪前行,坚持以夯实基层治理为重点、推动文化振兴为核心,不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百姓的幸福成色更足、乡村的发展底色更亮。
陆丹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沪公网安备31011602001725号 备案/许可证号: 沪ICP备17048226号-2